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砥砺前行 凝心聚力谋发展
着力提升决策科学性
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取得新成效
一是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在公司已有“三会”议事规则基础上,制定印发《“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明确“三重一大”事项的范围内容、决策规则及追究机制,使“三会”决策流程更加清晰。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三重一大”事项。2018年公司分别召开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共研究部署、讨论决定“三重一大”事项618项。充分发挥外部智力资源对公司重大决策的辅助作用,2018年公司新增入库专家10名,累计入库22名,建立了涵盖投资融资、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库体系,全年为公司重大决策服务4次,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
二是创新权属企业管控模式。积极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严格落实出资企业权责清单,坚持“所有权责进清单、清单之外不可为”的原则,确保权属企业真正实现市场化自主经营。优化权属企业管理模式,2018年对资产规模较小、业务单一的全资或控股企业,不设董事会、监事会,仅设执行董事和一名监事。调整内部董事履职方式,除商业企业外,在其他权属企业任职的内部董事,对董事会决策权限内的事项,独立表决,独立承担责任。突出董监事作用发挥,全年调整权属企业董监事兼职职务45个,确保外派董监事兼职不超过2家。
三是深化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制定公司金融风险防范实施方案、债务风险防范实施方案和发行外债风险防范方案,合理调度资金安排,确保资金链安全。积极引导和督促国创资本严控金融风险,强化对新监管要求的研究,全面加强合规风险管理;全面排查存量项目风险,持续优化项目风险监控。加强内控体系成果有效运用,增强员工内控管理意识,保障公司内控体系建立完善和执行有效。2018年,完成3家权属企业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9家权属企业业绩考核审计和员工工资预算审计,配合市审计局完成1名市管干部的离任审计。深入开展省市法治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强化法务保障,公司总部承办法律审核事项356件,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着力推进发展新业态新技术
商业调整转型取得新成效
一是商业企业竞进提质成果显著。商业企业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提质效、保增长、强管理、补短板,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明显。
——武商集团在提质增效上聚力。武商积极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国际广场奢侈品销售总量保持华中区域第一市场地位,21家名品实现全国位次前移。武商广场稳固化妆品、女装、男装品类全国同业第一经营地位,化妆品销售额突破9亿元。世贸广场黄金珠宝、国际名表形象全面升级,品类规模与品牌级次持续提升。众圆广场打造全市最全儿童消费卖场,积极探索城市奥莱项目落地。梦时代项目推进顺利,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招商工作取得新突破,深挖全新优质渠道400家,接洽名品达50%以上,五大主题项目进入实质性谈判。
——中百集团在转型升级上给力。中百集团经营业绩稳中向好,整体实现扭亏为盈。仓储超市新开门店10家、升级老店8家、改造绿标店51家、调整红标店82家、发展好邦加盟店87家。中百罗森便利店总店数达302家,其中新开店115家,成功进军市外市场,荆门地区12月实现5店齐开。加快小百零食直营步伐,打造供应链核心品牌,“小百零食铺”店铺数达104个,全年实现销售1.02亿元。中央大厨房实现扭亏为盈,全年实现盈利超800万元,成功取得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总仓配送运营商资格。
——中商集团在向内挖潜上发力。中商集团经营向内挖潜、精准调整,经营性利润持续保持20%左右的高增长。调增480个品牌交易条款,品牌提档效果明显,新增毛利近550万元。中商广场化妆、腕表区形象升级,珠宝区大品牌扎堆集聚,销售规模持续上涨。销品茂店开展精准营销,门店多场活动销售屡创新高。平价超市优化调整12家门店商品,坚持源头采购、基地订制、品类直营、自有品牌推广,直采自营销售占比达17%。深化校园市场,新开校园超市11家,新增销售额2483.4万元。
二是新技术新业态发展趋势良好。三家商业企业积极拥抱新技术,全面普及微信、支付宝支付手段,陆续上线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自主结账设备。大力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新零售,新业态发展趋势良好。武商集团武商网跨境购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销售增长超过500%,移动营销平台和电子会员系统全面上线,全年新增会员超过40万人,目前武商网跨境购已在杭州、武汉两地综保区完成保税备案,跨境体验店项目正式立项;中百集团利用多点等线上平台O2O到家业务门店495家,基本完成武汉市区配送全覆盖。仓储超市“Higo中百”累计注册人数133.68万,交易金额1.23亿元。投入自助设备1909台,交易金额4.87亿元,在写字楼、大型社区投放83台自动贩卖机,抢占无人零售市场;中商集团与蚂蚁联盟合作开发“中商优选”“中商和记”自有品牌,销售578.8万元。以“闪电购”“京东到家”为依托,线上业务发展进入快速通道。研发“轻松购”无人自助收银系统、多功能智能POS机等,提升客户消费体验。
着力提升资本运作能力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一是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快速拓展。大数据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有序发展,全年完成合同额1.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000万元,承接的武汉市政务服务“网上为常态”项目和“云端武汉·政务服务数据共享集中管理平台”项目正式上线运行,全市政务数据资源与数据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基础政务数据归集工作基本完成,已建成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照等3个基础库和脱贫攻坚、惠民政策核查、个人社保、企业信用和食品药品安全等5个主题库;“军运会保障线路环境景观提升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投入试运行,积极谋划建设“数字武汉·城市大脑”项目,在武汉建设智慧城市中的战略意义初步显现。
二是资本运作能力稳步提升。公司投资的天风证券在上交所挂牌,以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计算,总收益30.43亿元,公司资本运作空间进一步打开。着力推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19家遗留问题企业产权登记阶段性工作,国灸科技股权公开挂牌转让取得较好收益,公司产、股权管理更加规范化。完成公司资产清查工作,建立低效无效资产客观认定标准,分类制定处置工作方案,2018年已处置完毕29项。
三是风险管控能力持续增强。加大融资保障能力,发行7亿元永续中票,利用外债资金1.79亿美元置换存量债务,通过注册中票、拓宽银行融资渠道储备资金近23亿元。推进公司债务风险、汇率风险及参控股金融企业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明确债务风险防控重点,确保公司合并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全年未出现债务违约。
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权属企业市场化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基金投资市场化运作更为完善。东湖创投股权全资调整到位,投管分离进入第二阶段,成功设立运作第二家管理公司,设立3只子基金、规模4.5亿元,放大母基金5倍。增强母基金管理和运作能力,新设子基金11只,实现新增基金签约规模247.85亿元,完成子基金投资总额71.91亿元。抓好资金退出工作,实现引导基金对国芯基金10亿元出资额退出;完成武大卓越、晶泰科技、中航基金、众合天使管理4家企业3000多万元股权及基金份额转让;实施国信基金清算退出,为未来几年基金到期清退积累了经验。
二是国创资本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增强。光谷租赁完成第一轮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至16.5亿元,主体信用评级提升至AA,其上海子公司新增注册资本4亿元。东创担保完成第一轮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至28亿元,着手推进第二轮增资扩股。融资租赁向医疗设备、盾构机、船舶等领域拓展。东创担保成为湖北省首批、武汉市首家进入湖北省“4321”再担保体系担保公司。华创小贷供应链金融业务已从零售商业向光电企业扩展。
三是华汉地产园区转型发展扎实推进。超云项目3.2万方主体结构已封顶,一期建设基本完成,二期、三期开发方案初步形成,为园区运营奠定了基础。科德项目正按“整体规划、分期拿地、分期开发”思路完善项目设计方案。中联项目已形成园区设计方案并正在争取政策支持。成功回收华汉二期本金及财务费用、投资收益8.26亿元,为后期发展提供了条件。
着力提升公司独特竞争力
产投融一体化战略取得新成效
一是产投融协同机制持续优化。初步形成产投融一体化工作机制,协调推进地产园区项目、中百并购基金、供应链金融项目等重点项目落地工作,举办国创资本、东湖创投与武商集团、中商集团、华汉地产等企业业务推介会,促成华创小贷对武商超市小微供应商首笔贷款业务发放,促成华汉地产承接中商集团职工宿舍区物业服务。
二是存量产投融业务有序推进。中百并购基金二期出资到位3.59亿元,结合中百集团发展需要,累计对重点项目投资5亿元,后继还将追投2亿元;国创资本扩展商业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近两年累计放款突破4亿元。
着力提升决策科学性
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取得新成效
一是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在公司已有“三会”议事规则基础上,制定印发《“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明确“三重一大”事项的范围内容、决策规则及追究机制,使“三会”决策流程更加清晰。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三重一大”事项。2018年公司分别召开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共研究部署、讨论决定“三重一大”事项618项。充分发挥外部智力资源对公司重大决策的辅助作用,2018年公司新增入库专家10名,累计入库22名,建立了涵盖投资融资、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库体系,全年为公司重大决策服务4次,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
二是创新权属企业管控模式。积极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严格落实出资企业权责清单,坚持“所有权责进清单、清单之外不可为”的原则,确保权属企业真正实现市场化自主经营。优化权属企业管理模式,2018年对资产规模较小、业务单一的全资或控股企业,不设董事会、监事会,仅设执行董事和一名监事。调整内部董事履职方式,除商业企业外,在其他权属企业任职的内部董事,对董事会决策权限内的事项,独立表决,独立承担责任。突出董监事作用发挥,全年调整权属企业董监事兼职职务45个,确保外派董监事兼职不超过2家。
三是深化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制定公司金融风险防范实施方案、债务风险防范实施方案和发行外债风险防范方案,合理调度资金安排,确保资金链安全。积极引导和督促国创资本严控金融风险,强化对新监管要求的研究,全面加强合规风险管理;全面排查存量项目风险,持续优化项目风险监控。加强内控体系成果有效运用,增强员工内控管理意识,保障公司内控体系建立完善和执行有效。2018年,完成3家权属企业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9家权属企业业绩考核审计和员工工资预算审计,配合市审计局完成1名市管干部的离任审计。深入开展省市法治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强化法务保障,公司总部承办法律审核事项356件,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着力推进发展新业态新技术
商业调整转型取得新成效
一是商业企业竞进提质成果显著。商业企业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提质效、保增长、强管理、补短板,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明显。
——武商集团在提质增效上聚力。武商积极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国际广场奢侈品销售总量保持华中区域第一市场地位,21家名品实现全国位次前移。武商广场稳固化妆品、女装、男装品类全国同业第一经营地位,化妆品销售额突破9亿元。世贸广场黄金珠宝、国际名表形象全面升级,品类规模与品牌级次持续提升。众圆广场打造全市最全儿童消费卖场,积极探索城市奥莱项目落地。梦时代项目推进顺利,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招商工作取得新突破,深挖全新优质渠道400家,接洽名品达50%以上,五大主题项目进入实质性谈判。
——中百集团在转型升级上给力。中百集团经营业绩稳中向好,整体实现扭亏为盈。仓储超市新开门店10家、升级老店8家、改造绿标店51家、调整红标店82家、发展好邦加盟店87家。中百罗森便利店总店数达302家,其中新开店115家,成功进军市外市场,荆门地区12月实现5店齐开。加快小百零食直营步伐,打造供应链核心品牌,“小百零食铺”店铺数达104个,全年实现销售1.02亿元。中央大厨房实现扭亏为盈,全年实现盈利超800万元,成功取得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总仓配送运营商资格。
——中商集团在向内挖潜上发力。中商集团经营向内挖潜、精准调整,经营性利润持续保持20%左右的高增长。调增480个品牌交易条款,品牌提档效果明显,新增毛利近550万元。中商广场化妆、腕表区形象升级,珠宝区大品牌扎堆集聚,销售规模持续上涨。销品茂店开展精准营销,门店多场活动销售屡创新高。平价超市优化调整12家门店商品,坚持源头采购、基地订制、品类直营、自有品牌推广,直采自营销售占比达17%。深化校园市场,新开校园超市11家,新增销售额2483.4万元。
二是新技术新业态发展趋势良好。三家商业企业积极拥抱新技术,全面普及微信、支付宝支付手段,陆续上线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自主结账设备。大力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新零售,新业态发展趋势良好。武商集团武商网跨境购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销售增长超过500%,移动营销平台和电子会员系统全面上线,全年新增会员超过40万人,目前武商网跨境购已在杭州、武汉两地综保区完成保税备案,跨境体验店项目正式立项;中百集团利用多点等线上平台O2O到家业务门店495家,基本完成武汉市区配送全覆盖。仓储超市“Higo中百”累计注册人数133.68万,交易金额1.23亿元。投入自助设备1909台,交易金额4.87亿元,在写字楼、大型社区投放83台自动贩卖机,抢占无人零售市场;中商集团与蚂蚁联盟合作开发“中商优选”“中商和记”自有品牌,销售578.8万元。以“闪电购”“京东到家”为依托,线上业务发展进入快速通道。研发“轻松购”无人自助收银系统、多功能智能POS机等,提升客户消费体验。
着力提升资本运作能力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一是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快速拓展。大数据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有序发展,全年完成合同额1.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000万元,承接的武汉市政务服务“网上为常态”项目和“云端武汉·政务服务数据共享集中管理平台”项目正式上线运行,全市政务数据资源与数据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基础政务数据归集工作基本完成,已建成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照等3个基础库和脱贫攻坚、惠民政策核查、个人社保、企业信用和食品药品安全等5个主题库;“军运会保障线路环境景观提升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投入试运行,积极谋划建设“数字武汉·城市大脑”项目,在武汉建设智慧城市中的战略意义初步显现。
二是资本运作能力稳步提升。公司投资的天风证券在上交所挂牌,以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计算,总收益30.43亿元,公司资本运作空间进一步打开。着力推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19家遗留问题企业产权登记阶段性工作,国灸科技股权公开挂牌转让取得较好收益,公司产、股权管理更加规范化。完成公司资产清查工作,建立低效无效资产客观认定标准,分类制定处置工作方案,2018年已处置完毕29项。
三是风险管控能力持续增强。加大融资保障能力,发行7亿元永续中票,利用外债资金1.79亿美元置换存量债务,通过注册中票、拓宽银行融资渠道储备资金近23亿元。推进公司债务风险、汇率风险及参控股金融企业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明确债务风险防控重点,确保公司合并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全年未出现债务违约。
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权属企业市场化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基金投资市场化运作更为完善。东湖创投股权全资调整到位,投管分离进入第二阶段,成功设立运作第二家管理公司,设立3只子基金、规模4.5亿元,放大母基金5倍。增强母基金管理和运作能力,新设子基金11只,实现新增基金签约规模247.85亿元,完成子基金投资总额71.91亿元。抓好资金退出工作,实现引导基金对国芯基金10亿元出资额退出;完成武大卓越、晶泰科技、中航基金、众合天使管理4家企业3000多万元股权及基金份额转让;实施国信基金清算退出,为未来几年基金到期清退积累了经验。
二是国创资本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增强。光谷租赁完成第一轮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至16.5亿元,主体信用评级提升至AA,其上海子公司新增注册资本4亿元。东创担保完成第一轮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至28亿元,着手推进第二轮增资扩股。融资租赁向医疗设备、盾构机、船舶等领域拓展。东创担保成为湖北省首批、武汉市首家进入湖北省“4321”再担保体系担保公司。华创小贷供应链金融业务已从零售商业向光电企业扩展。
三是华汉地产园区转型发展扎实推进。超云项目3.2万方主体结构已封顶,一期建设基本完成,二期、三期开发方案初步形成,为园区运营奠定了基础。科德项目正按“整体规划、分期拿地、分期开发”思路完善项目设计方案。中联项目已形成园区设计方案并正在争取政策支持。成功回收华汉二期本金及财务费用、投资收益8.26亿元,为后期发展提供了条件。
着力提升公司独特竞争力
产投融一体化战略取得新成效
一是产投融协同机制持续优化。初步形成产投融一体化工作机制,协调推进地产园区项目、中百并购基金、供应链金融项目等重点项目落地工作,举办国创资本、东湖创投与武商集团、中商集团、华汉地产等企业业务推介会,促成华创小贷对武商超市小微供应商首笔贷款业务发放,促成华汉地产承接中商集团职工宿舍区物业服务。
二是存量产投融业务有序推进。中百并购基金二期出资到位3.59亿元,结合中百集团发展需要,累计对重点项目投资5亿元,后继还将追投2亿元;国创资本扩展商业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近两年累计放款突破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