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12 月2 日,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在深圳开幕。这是受邀嘉宾与参赛球员共同为比赛开球。(毛思倩 摄)
两岸融合 共创未来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顾钱江 许雪毅 宓盈婷 付敏
◇两岸融合是民心所向,越来越多台湾同胞把自己的未来与大陆紧密联系在一起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绕不开政治分歧问题的解决。“两制”台湾方案让“统一进行时”有了清晰可见、具体可行的路径
◇亲人之间,没有解不开的心结。在久久为功的努力中,两岸同胞必能达成心灵契合
“福建和台湾本来情感上特别浓,不管是饮食、文化、血缘、地理位置,还是历史沿革,本来就很亲。”“多来多往绝对是最好的。”
3月22日至28日,高雄市长韩国瑜率团到香港、澳门、深圳、厦门等地参访,开展城市交流合作。在厦门参访时,他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来到福建感觉“特别亲”,此次港、澳、深、厦6天行程“收获很好的成绩单”。
韩国瑜此行不仅在经贸、旅游、文教等多方面取得阶段性丰硕成果,还就搭建城市交流机制化平台,建立长效交流机制等初步达成共识。对此,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安峰山表示,取得这些成果,是“两岸一家亲”、亲望亲好、守望相助的具体体现,也是两岸融合发展、携手发展、共同发展的生动写照。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1月2日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五项政策主张之一。这一提法顺应两岸主流民意,有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引发两岸同胞高度共鸣和积极反响,热盼两岸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未来可以开创”
来自台湾高雄的“90后”小伙子陈建翔,在大陆经历了人生中许多“第一次”。
2010年夏天,他提着行李来到复旦大学7号楼130宿舍。这是台湾承认大陆高校学籍、开放台湾学生以台湾高考方式进入大陆高校的第一年。他成为第一个就读复旦大学政治学系的台湾本科生。7号楼下,常有同学找他聊天,他也常到各个寝室串门。两岸学子坐而论道,思想上的碰撞与火花,成为陈建翔难忘的青春记忆。
2011年,宿舍空调管线在几个月内全部建好。陈建翔第一次亲身领略到大陆基建的效率和对民生反馈的重视,感到惊讶、钦佩。
2013年,陈建翔进入德勤管理咨询公司,并在毕业时转正,成为第一个在大陆以校园招聘方式进入德勤的台湾人。他迫切想更多了解大陆,先后参与了常州、武汉、济南、苏州、厦门等城市的政府项目,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
在大陆的8年间,从求学到工作,陈建翔见证了大陆发展的日新月异。宏观层面,2010年,大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备受瞩目;2014年,大陆积极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微观层面,大陆率先同台商台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逐步为台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便民利民……无数新机会就在眼前。
2017年,恰逢福建平潭需要一批懂政策、懂业务的台湾人才。陈建翔来到平潭,希望利用自己的产业战略经验,为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出一份力。
“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陈建翔深深认同。
“在平潭,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身份:我首先是一名为两岸人民服务的专业人员,而后才是台湾子女。像我这样的两岸青年一起持续努力奋斗,一线一针,终究会编织成两岸共同的中国梦。”陈建翔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
“中国梦是我们共有的梦想。回家,就是这个梦想的动力。”1998年赴大陆经商的台胞盖梦麟说,小时候父亲告诉他,自己来自山东莱阳县仰岚岭,“我一直想着有一天要回家看看。看着家乡快速发展,能参与其中是莫大的光荣。”
对盖梦麟来说,这份信念不仅来自祖辈的期盼,更有对未来的展望。“经过数十年努力,台湾慢慢让世界看见她的价值。但台湾毕竟只是拼图中的一块,如果能够照亮整个版图,那将是多大一份荣耀!这样的历史舞台,台湾当然不能缺席。”他说。
“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民众的福祉系于民族复兴。”南台湾两岸和平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执行长林信雄认为,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两岸中国人才能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国梦。
探索“两制”台湾方案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共创两岸美好未来,绕不开政治分歧问题的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的政策主张,引起两岸各界对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实现国家统一最佳方式的更深入思考。
“这可以说是具体规划了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路线图。‘统一进行时’由此有了清晰可见、具体可行的路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表示。
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政策主张提出,和平统一,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为了聚同化异,争取早日解决政治对立,提议社会各界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就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倡议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
“我对探索‘两制’台湾方案非常期待。”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吴家莹说,目前岛内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存在偏差,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民众对这一制度的内涵还不甚了解,但主要的还是与岛内政治人物操弄有关。某些政客出于自己的政治利益,故意矮化歪曲“一国两制”。
“我们台商台胞久居大陆工作生活,对于‘一国两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前有香港,后有澳门,两地先后实行‘一国两制’,背靠强大的祖国,保持长期繁荣稳定。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吴家莹对记者说。
在平潭创业18年的台胞薛清德感受到这一政策主张释放出的高度善意。一是民主协商,而且是广泛地与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协商;二是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充分保障台胞的宗教信仰、私人财产、合法权益。他认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可以长计划、短安排,分步实施。相信实现“一国两制”后,台湾居民都能和大陆同胞一样挺直腰杆在世界舞台上“走路有风”。
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探索”二字很关键。吴家莹说,应遵循《中庸》中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集思广益基础上,充分考虑台湾现状和民众情感制定出符合台湾实际的“一国两制”方案。
一些受访台胞表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应借鉴两岸经贸合作、人员往来、学术交流的成功经验做法,提前谋划并做好各阶段任务安排。
以社会与教育界为例,两岸可以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对现存的法治、教育、社会认同、文化差异等进行有效对标与模式探讨,一些方面的对接现在已开始试点。
台胞吴若瑀说,平潭综合实验区创新举措中的“职业资格采信”,以“一岛两标”为基础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就是“两制”方案在教育领域的有益尝试和先行示范。
“政治分歧问题这个总根子,总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表示,两岸通过平等协商共同探索“两制”台湾方案,这将是两岸关系的一个跨越式发展。
传承中华文化走向心灵契合
今年30岁的孟宪霆,高中时就跟随爸妈从台湾来到福州。
“我的人生,一半时间在台湾,一半时间在大陆。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是我创业目的之一”。在孟宪霆眼中,两岸文化交流不只是共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关键所在。两岸同胞同根同源,但仍有隐形的“墙”需要努力打破。
孟宪霆的父母在福州设立了两岸就业训练机构,他自己的事业同样致力于两岸交流。2015年8月,他在平潭创立了两岸金桥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岸金桥”),目标是成为服务台湾年轻人赴大陆发展的第一服务平台。
3年多来,孟宪霆的工作重心就是去消除隐形的“墙”,让台湾青年用自己的眼睛重新认识大陆这块热土。
2016年,两岸金桥在平潭管委会的支持下启动了“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引领计划”。截至今年1月,两岸金桥已完成2500余名台湾青年的福建参访活动。通过与“台陆通”APP平台的战略合作,两岸金桥协助近千名台胞顺利办理大陆电话卡和银行卡,帮助台湾青年解决证照办理、薪资补助、房屋补贴、工位租住、学历认证、就业证、医社保办理等一系列人才落地发展的后续问题。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
“从文化层面来看,两岸本是一家。”盖梦麟说,基隆的漳王府、宜兰的吴沙开垦、台南的岳飞祠、高雄的蔡姓祠堂,台湾东吴大学源自苏州,师大附中校歌“我们是新中国的中坚”,还有遍布两岸各地的同名村……在这些历史痕迹中都能看出两岸共同的文化根脉。
“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历史,这种创造基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底蕴之上,这是抹不掉的事实。”盖梦麟说,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希望中华文化的根脉,在两岸年轻人的交流中更加深植”。
落实“两岸一家亲”,2018年2月以来,中央政府和大陆各省份出台了一系列惠台政策措施,包括引进台湾教师、开放多种执业证照等。
“这是非常好的开端。”盖梦麟说,共同的经历,带来共同的感悟。当台湾教师可以在福建执教,发挥所长;当台湾医生、护士可以将工作经验带来大陆;当台湾村里长、社区工作者可以与大陆同胞分享社区发展经验,两岸同胞的心将会更加贴近。
“亲人之间,没有解不开的心结。”陈孔立认为,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共商两岸发展美好未来,可以让绝大多数台湾同胞体会到祖国统一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从而增进和平统一认同。两岸之间没有隔阂地沟通交流,加深相互理解,增进互信认同,逐渐建立共有观念、共同价值,从而一步步融合起来。久久为功,必定能达到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
闽台融合“升级版”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许雪毅 付敏 宓盈婷
◇与台湾一衣带水的福建,正努力打造闽台融合“升级版”
◇“两岸共同治理对台湾年轻人很有吸引力。”
◇“大陆就是台湾民众最好的选择。”
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要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加大文化交流力度,把工作做到广大台湾同胞的心里,增进台湾同胞对民族、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这为大陆对台工作,特别是福建对台工作指明了方向。与台湾一衣带水的福建,正努力打造闽台融合“升级版”。
两岸应通尽通新亮点
4月12日至15日,海峡两岸工业领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品牌展会——2019厦门工业博览会暨第23届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将在厦门登场。届时,台商台资企业将占参展企业总数的1/3。
“展会旨在推动两岸共同合作,让台湾企业率先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厦门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权说。
两岸融合发展,福建别具优势。2018年,福建新批台资项目同比增长22.5%,实际使用台资约占大陆的19%,新批台资项目和实际使用台资分别居大陆第一位和第二位。以台资为骨干的电子、石化、机械产业加快集聚,闽台医疗健康、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合作不断加强,农业利用台资数量和规模保持大陆首位。
厦门市会议展览事务局局长王琼文说,2018年两岸人员往来超过905万人次,其中250多万人次从厦门口岸进出,占总数四分之一强。近几年,我们聚焦智能制造,希望把台湾的技术研发成果和大陆厂商的需求与优势密切结合。现在两岸产业有些行业标准还未统一,期待通过这次活动,推动两岸行业标准共通。
两岸要应通尽通。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
“金门和福建沿海地区联系紧密,四通再好不过”,来自金门的厦门大学中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张阳扬说,“如果通桥后,我在厦门行医就更方便了,不仅可以经常回家,金门的亲友也能过桥来找我就诊。”
“两岸一家人,同饮一江水。”福建省台办原副主任陈玲说,福建对金门、马祖民生问题十分关注。上世纪90年代,福建就曾提出“尽快帮助解决金门民众用水的难题”。为帮助马祖地区缓解严重旱灾,2002年福州曾向马祖直航供水。2018年8月,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实现正式通水。23年的努力,使“两岸共饮一江水”从愿景变成现实。
金门人董明回说,通水后金门地下水减抽了很多。金门现在是火力发电,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很期待与大陆通电那天赶快到来”。
华侨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教授陈克明认为,金马发展需要依靠外力输送电力等能源。近些年来,福建电力发展很快,已成为电力净输出省份。而大陆海底输电技术和远距离超高压输电技术很先进,完全可以向金马输电,帮助满足当地百姓用电需求。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已完成资料收集和方案论证,联网工程一旦实施,将通过海底电缆从厦门翔安与金门联网,从福州连江与马祖联网。
马祖所在的连江县县长刘增应表示,希望继续扩大两岸经贸文化交流,让榕马人民互利共享,“马祖正在做各方面调研和准备,希望一切‘水到渠成’”。
利好政策引起广泛回响
2018年以来,“80后”台湾桃园青年范姜锋的朋友圈多了很多“好康相报”(好东西相互通报)的内容。从大陆出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到厦门“60条”、福建“66条”、漳州“58条”,条条都是他想第一时间分享给台湾朋友的利好。
范姜锋是厦门启达海峡双创基地联合创办人,基地厦门总部成立于2016年8月。在大陆各项利好政策刺激下,目前基地业务已覆盖厦门、漳州、泉州三地,他自己也成为首位获得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的台湾青年,被多个城市基地聘为台青创业导师。
“大陆的一系列政策在岛内引起广泛回响”,范姜锋说,去年基地收到台湾青年创业咨询量近千次。以前咨询较多的是餐饮、文创等行业,现在有很多医师、教师、社工、音乐培训师等专业人士前来问询,“越来越多台湾青年认识到大陆有更好的发展机遇”。
去年以来,范姜锋的基地开始辅导台湾青年落户福建、提供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培训。“我希望帮助台湾青年了解一个更全面、更有趣的大陆。”他说。
2018年,最令“80后”台湾嘉义青年林智远开心的是获得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2015年,他和妻子来到平潭创业,现在已成为平潭综合实验区两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作为一个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的台湾年轻人,大陆正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他对记者说。
目前,福建已吸引实习就业创业台青超过1.9万名,位居大陆各省份前列。林智远注意到,近年来台胞积极参与福建公共事务管理。他所在的平潭首创聘请台湾村里长担任村(居)委会执行主任,厦门也有很多台胞担任社区主任助理。“两岸共同治理对台湾年轻人很有吸引力。”他说。
“祖先出生成长的地方叫做祖国”
在平潭任职将满4年,一直有新老朋友关心台胞张舒福是否适应大陆生活。他的回答是:“不论上海的短期出差,还是在平潭久居,都没有不习惯的。”
在福州、平潭,张舒福遇到许多友善热情的人,得到很多协助。“网络上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其实这里也一样,这就是两岸共同的文化背景陶冶下的生活态度。与人为善、热情相待都是如此相似、无分彼此,两岸本就是一家人。”他说。
在张舒福看来,70年来两岸有过分离,也在不断融合,不变的是相同的文化根脉,“两岸应该持续交流,共同传承美好的中华文化,开创更为充盈的中国风潮流。”
福建是许多台胞的祖籍地,约八成的台湾乡亲祖籍在福建。“祖先出生成长的地方叫做祖国”,台湾雕刻艺术家、福建木石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创办人黄守堃说,他的父亲祖籍闽南,继父祖籍河南,老人从小给他打下了中国人的烙印。
过去一年间,闽台文化交流活动热络。福建开展“2018年家味年味台湾青少年春节习俗研习营”活动,福建省杂技团赴澎湖参加“2018年菊岛两岸艺术节——春节公演”,“福建文化宝岛行”系列活动有序开展,福建成功举办“第九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书院交流与发展论坛。
新的一年,相关活动还将继续。黄守堃计划着近期回台湾一趟,为年中的闽台文化交流活动做准备,让自己的两个孩子也来福建看看。“大陆有无限可能”,黄守堃说,“希望孩子们来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开拓眼界,找到更好的未来。”
“大陆之大,远超台湾民众的想象”,在厦门大学台湾籍老师陈经超看来,大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语言、文化没有隔阂,“大陆就是台湾民众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