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夯实法治根基护航乡村振兴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 聂文虎 冶金文 报道)“农村法治建设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限制,总体上还是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振兴乡村经济和社会建设,更需要夯实法治根基,让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和守法,用法律法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利益,这也是农牧区广大群众的真心期盼!”祁连县人民法院院长王晏红从近年来的涉农案件中谈到了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感悟。“村民富裕起来了,村集体经济也发展壮大了,但离婚、赡养等家事纠纷多了起来,这些案件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刑事案件。”

  近年来,祁连县把基层法治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又一重要抓手,大力实施依法治理工程,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基层法治建设,为全力打造“美丽农牧区”“幸福农牧民”“活力农牧业”保驾护航,取得显著成效。

联合讲好普法故事,推动振兴强智力

  普法宣传是增强农牧区群众法治意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保障措施之一。祁连县法治宣传形式打破传统宣传方式,在载体创新、内容涵盖、触角延伸、主题内核上做足文章。围绕农牧区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乡风民风、社会治理、生产生活等法治需求,落实“双普法”责任制,建立66项普法责任清单,组建以执法司法部门专业力量为主,社会治理力量为辅的普法宣传骨干队伍,广泛吸纳法律服务志愿者、律师、法学会会员担任以案释法宣讲员,结合“法律八进”“民族团结创建九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十进”、联点帮扶等活动,深入宣传学习乡村振兴实施“相关法”、职能部门“当家法”和群众迫切需求“安家法”,以“配餐+订单”形式,通过职能部门专业宣、传统方式定向宣、法治阵地定点宣、“互联网+”实时宣、法治讲座精准学、联点帮扶指导学、村民大会集中学、巡回法庭现场学等“四宣四学”模式,全面提升干部群众法治意识、法治素养和自律意识。注重以案释法,聚焦缠访闹访、非法盗猎、草场纠纷等典型案例,编印《祁连县以案释法读本》,提升干部群众规矩意识和法治“智力”,夯实乡村振兴法治根基。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法治宣传、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警示教育等各类活动27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共21700余份(册),实物宣传品共10200余件(份),受教群众达36000人余(次)。本县村民王某某非法猎杀雪豹和贺某某缠访闹访被依法刑事判决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取得了惩处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同时,通过邀请法律专家、资深法官、检察官等司法专业人员进入农村牧区开展党建、道德、法律、科普等方面的讲座,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道德文化素质和修养。

  “生活在广大农村牧区的群众,喜欢通过用身边的人和事来警示教育自己,希望通过自己能听得懂、看得明白的方式学习法律常识。要注重法治教育和宣传,引领农牧区尊法、守法风尚,为建设法治乡村保驾护航。”祁连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有军说。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参加工作后又一直在基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让老百姓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用法治的思维模式、法治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扎麻什乡党委书记李光却坦言。

提升法律服务,保障振兴聚合力

  祁连县充分发挥良法善治在乡村振兴中的“压舱石”和“定盘星”作用,积极尝试和探索“枫桥经验”祁连化的有效途径。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一核四治四微”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大走访”活动,采取“采集民意+分流交办+办结销号+定期复验”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诉调对接、法律援助、“1+2+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法、“五个一”化解法、“台账式管理、清单式化解”等工作方法,有效解决农牧区产业发展受制约、村庄规划不合理、公共服务不健全、乡村发展缺活力等“钱、地、人”的矛盾问题,打通惠民司法“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零距离”。截至目前,全县68个调解组织、421名调解员共排查矛盾纠纷97件,调处成功94件,调处成功率97%。立足“综合性、窗口化、一站式”便民法律服务,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建设,深入推进乡镇、部门16个公共法律服务站、49个村社公共法律服务室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法律服务体系人员专业化、业务综合化、服务便捷化。

  “家族宗派纷争、宅基地及农产品流通领域涉农案件增多、部分村民法治意识淡薄、对基本法律概念不了解、遇到难题信访不信法、普法形式单一……这些问题从另一个层面困扰着农村牧区的法治建设。”祁连县法院院长王晏红如是说。

  “涉及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及农地征收征用、乡村规划建设等案件,老百姓关注度高。综合运用审判执行手段,提升乡村绿色发展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通过刑事、民事、行政等审判手段,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的全面建立,坚决惩处破坏农业资源、生态资源、生物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在祁连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雄看来,检察机关也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实现新作为。

  杨雄认为,要在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通过发挥打击、保护、监督等职能作用,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更加精准、更有成效。杨雄举例说,比如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检察机关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依法惩治危害农村稳定发展、危害贫困群众就业、医疗、教育等扶贫项目实施领域犯罪,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有力司法服务。截止目前,祁连县县乡村三级法律援助中心、站、室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1件、公证处办理各类公证事项167件,解答来电、来访次数429人(次),节省代理费、辩护费99500元、挽回经济损失60.9万元。严格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全业务、全时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人员抱团式定点服务,采取“定期坐诊+按需出诊”的方式,将法律服务平台前移到村、社区,通过网络、微信、QQ、电子邮箱等新媒介线上互动,推动“网上办案”“网上服务”,实现各族群众享受“家门口”优质法律服务。截至目前,120名法律援助律师、法律顾问共免费提供法律援助230起,解答群众法律问题426条,惠及群12000人次。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打造精神家园“增活力”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农民精神家园是祁连县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努力尝试和探索的又一新坐标。

  八宝镇营盘台村营盘台村坐落在牛心山下,毗连西村、冰沟、东措台村和下庄村,绿荫成林,水光山色,风景如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鼓足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共建小康社会的干劲。支部书记桑多朝自豪地说:“如今,乡亲们拼的是发展经济,比的是勤劳致富,赛的是文明和谐,我们村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邻里和睦,和谐新风扑面。近年来,我们村没有出现一个上访户,没有一个人参加非法组织,2018年荣获了‘全国文明村’的光荣称号。”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省级文明村、全县治安安全示范村、信用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村党支部和三基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祁连县立足依法治农、依法建农、依法兴农,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放管服”改革,借助全县“5+4”主体责任推进机制,综合运用“查、问、考、评、诺”等形式,全力推动依法治理落实落细落小,统筹推进农牧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品牌建设,建立完善“双十”标准、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截至目前,祁连县共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省级3个、州级12个、县级28个,创建率达100%。

  八宝镇镇长马应彪认为,农村建设得好不好,关键看村党组织能否起到带头作用,能不能协调解决各种发展问题。“治理好一个村仅仅依靠刚性的法律法规是不行的,需要用真挚的感情温暖人的心灵、以道德的力量鼓舞人的精神、以法律的尊严规范人的行动,我们把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道德修养、文化素质放在和发展经济的同等高度来抓。”马应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