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法治”专题月读书会举行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人民网上海7月5日电 (记者 曹玲娟)为积极服务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大局,推动人类科技向善发展,7月10日,以“人工智能的权利义务与法治实践”为主题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将在上海举行。为论坛预热,上海人民出版社近日在沪举办法治论坛系列活动“人工智能与法治”专题月读书会,包括两场读书会——“让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社会治理”。

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上海政法系统以一套软件的投入使用回答了这一问题。“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软件——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诞生,便是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破解司法难题、推动司法改革的成功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工智能与司法现代化》一书记录下这一推动司法现代化实践的全过程。

“人工智能与法治”专题月读书会举行

在7月3日主题为“让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读书会上,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崔亚东,与东方卫视新闻评论员、主持人骆新一起,详解“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简称“206系统”)的研发始末、功能应用及其最新发展等问题,并探讨现阶段法律人的新任务。

崔亚东完整介绍了“206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应用。他同时指出,虽然该系统的智能性使其从工具变成了助手,但并不能替代民警办案、法官判案。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带来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风险与挑战。为此,上海法学界作出积极回应:通过举办高端论坛、发布《人工智能未来法制构建上海倡议》(2018)、发表《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蓝皮书》(2019)、建立人工智能跨学科的人才培养等行动,服务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实施和上海“四个高地”建设,提出人工智能未来法治构建的新命题。

面对嘉宾骆新的提问“人工智能还可能在哪些方面推动社会司法透明、公开、公正?”崔亚东回答,“智联世界,无限可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景是广阔的;现阶段,将辅助办案系统”由刑事推广至民商事、行政领域,在民法典颁布实施的背景下,意义重大、作用深远。只有主动拥抱新科技、运用新技术,走好融合发展的道路,才能促进司法文明与公正,真正实现“在每一个案件当中都能让人民感受到公平与正义”。

在7月4日“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国家治理”为主题的读书会上,华东政法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指数研究院院长高奇琦分享了话题“人工智能与政府治理创新”。人工智能会给政府治理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可称之为“政府效率革命”。长远来看,人工智能的大量应用会减少行政成本,但短期来看却未必,新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会造成数据存储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增加。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上海数据治理与安全产业专业委员会专家何渊分享了话题“人工智能的限度及治理的五大风险”。尽管目前的人工智能是一种弱人工智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任何治理风险,何渊重点分析了人工智能的五大治理风险,涉及隐私保护、数据泄露、伦理问题、数据战争、国家能力等方面。具体来说,应避免互联网公司的数据技术能力替代国家的认证能力;大数据不能任由互联网巨头肆意收集而没有监管;互联网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个人的隐私将不复存在;若无监管,互联网公司恐会变成国家无法控制的巨兽。

据悉,上海人民出版社自2018年以来已经连续三年推出人工智能与法律领域的系列图书——“独角兽法学精品.人工智能”丛书,该套丛书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算法等与法律交叉领域的最新学术前沿内容。该丛书第三辑即将推出,包括《数据的边界:隐私与个人数据保护》《驯服算法:数字歧视与算法规制》《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2》三本译著。

(责编:董志雯、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