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实践中体现滨江的担当,在浙江素材中留下滨江的印记,在浙江经验中反映滨江的贡献,做出高新区(滨江)应有的更大作为!——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 詹敏
过去5年,高新区(滨江)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向城而生;未来5年,高新区(滨江)铆足干劲,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打响“国际滨”金字招牌。
“小块头”的滨江,藏着“大智慧”
高新区(滨江)经历着最快发展的5年。
这种变化,让参会老同志王铁军感受颇深,这位滨江的第一任区委书记表示,“以前滨江是‘三农’——农民、农村、农业,1997年的财政收入是8000万元,今年是235亿元,这种变化是翻天覆地的。这五年的变化,特别是今年让我很感慨,现在住在滨江,各方面都方便,滨江的发展真的很快。”
数据背后,是高新区(滨江)向城而生的跨越发展——过去五年间,地铁1号线贯通滨江连通武林广场、最美跑道修葺完工成为城市地标、多数城中村完成拆违拆迁坚定向城发展、“5050”政策加持下海归创业者集聚此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于此茁壮成长……
在这浙江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实为信息经济创新发展的“试验田”——几天前,《苏州日报》发表《惊醒苏州:杭州的可怕,是它远不止一个阿里巴巴》一文,其引证直指滨江产业发展,称“‘小块头’的滨江,藏着‘大智慧’”——而在去年江苏省党代会期间,江苏省委书记李强特地提出苏州“创新四问”,并要求学习对标深圳、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杭州滨江四地。
创新发展谋未来 同欲打响“国际滨”
当然,在未来5年,高新区(滨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到底要建成怎么样的一个“国际滨”?这个问题已经由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詹敏在该区党代会上回答,“要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一个宜居宜业的科技新城,在这里人们快乐创业、幸福生活,这是我们的愿景。”
滨江之胜,在于创新——“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未来五年,高新区(滨江)将把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融入发展的每一环节,着力提升创新人才链、资本链、服务链和价值链,使高新区(滨江)成为区域发展的创新要素集聚区和重大高新产业平台,并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而在城市建设中,高新区(滨江)仍保留情怀之作。在滨江的乡愁定义中,滨江的山水资源要体现在山清水秀、显山露水上,滨江的创新气质要体现在城市建筑与基础设施的协调组合中,滨江的生态特色要体现在每一条河道的建设形态,同时又要坚定坚持城市留白,“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未来可期,上下同欲者胜。高新区(滨江)已设定5年后目标——预计主要经济指标比2015年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4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在打响“国际滨”金字招牌背后,詹敏表示,“按照‘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坚持‘产业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民生优先’四大战略不动摇,奋力推进三次创业,早日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成生产生活生态相得益彰、宜居宜业的科技新城典范,率先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力打造中国方案浙江样本的滨江精华版。”(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