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常以“奥运周期”为计算收益的时间单位,一个奥运周期跨度为四年,包含一届冬奥会和一届夏奥会。在上一个奥运周期(2013年到2016年),国际奥委会公布的收入达57亿美元。在包括平昌冬奥会和东京(夏季)奥运会的当前奥运周期里,奥运收入有望进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从平昌冬奥开始,奥运会将进入“东亚时间”,相继迎来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目前,“Top 13”中已有五家东亚企业——中国的阿里巴巴、韩国的三星,日本的丰田、普利司通和松下。可以预想,未来将有更多东亚地区企业进入各级合作伙伴之中。这也将是该地区大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国际影响的重要机会。
依托文化产业打造国家形象
文化产业是韩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产业,也是韩国努力打造国际形象和国家软实力的基本支撑。因此,冬奥会这一机会,也自然成为韩国展示文化产业的重要平台。
在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组织者以源自中国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象开启序幕,整场演出使用了不少韩国化的中国传统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记者在平昌当地看到,同样是借助传统文化,一些韩国企业在努力推广各类周边产品,其中有些做法值得注意。
在平昌冬奥会媒体中心旁的一家商店,紧邻入口的醒目位置就是韩国传统工艺品柜台,其中不仅有木质雕漆首饰盒、雕漆木筷、形状与“中国结”几乎无异的手织品外,还有颇为精致的香囊和香袋。此外,平昌冬奥会冰上场馆和媒体村所在的江陵市,也正是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江陵端午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虽然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但江陵将当地与端午相关的文化活动作为独特卖点,并力图将其作为旅游、工艺品等二次商业开发的基础。从营销效果看,确实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同时,借助冬奥会吸引的外国客流,韩方也在努力扩大其现代影视产业的影响。平昌冬奥会的外国观众大多来自东亚及东南亚地区,这些地方正是韩国影视剧的主要境外推广地。从仁川机场到首尔市内,从江陵到平昌,时常可以看到以韩国演员为主角的大幅冬奥主题广告。在此过程中,奥运与文化输出、旅游推广等密切结合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