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对于生态文明提到了很高的层面,明确提出了“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多年来,国家级、国际性层次的官民产学研各界已经在贵阳形成了热议生态文明的盛景。回顾发现,从生态文明论坛开始,中国已经在多方面已经引流了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连续10年举办生态文明国际论坛
引领生态文明国际讨论合作
“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这句话虽然在十九大报告中才提出,但是中国已经做了9年——从2009年开始,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一直持续至今,10年时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吸引了上百国家、地区及环保组织的上万人参与其中,提供了多项环保治理方案。
从2009年的“责任”,2010年的“行动”,2011年的“变革”,2012年的“转型”,到2013年的“可持续发展”,2014年的“携手”,2015年的“新常态”,2016年的“知行合一”,2017年的“共享”,再到2018年的“绿色发展”,可以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绿色发展这张中国“名片”从贵阳传递向全世界。
2009年,首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应势而生,主题词“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共同的责任”,意在全球经济危机之后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和责任。当年发布的《贵阳共识》凝聚了各界嘉宾在生态文明重大问题上的认识。十年来,《贵阳共识》初心不变、一如既往,既兼具国际视野,又符合中国实际,将生态文明理念深化、提升到新的广度和高度。
2013年对于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具有特殊意义。这一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升格为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论坛,定名“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当年的论坛主题词为“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绿色产业、绿色城镇和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向世界宣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2016年论坛的主题词是“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绿色发展·知行合一”。中国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将发扬“知行合一”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8年论坛的主题词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国不要“蒙着灰尘的GDP”,天蓝、水清、树绿的高质量发展,才是中国发展的终极目标。
十年磨一剑,必得梅花香。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不断丰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表达”,向世界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同时,正呈现出一幅“绿油油”的中国发展画卷。
积极参加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引领推进碳市场建设
国内气候行动稳步推进的同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碳排放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建设全国碳市场,根据规划,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拟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参与主体初步考虑为2013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单位。
据测算,仅计入重点行业中数据基础最好的电力行业,碳市场规模就将达到37亿吨,比当前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欧盟碳交易市场(EU-ETS)20亿吨左右的规模还大。
从2011年起,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深圳、湖北、重庆七个省市组织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这些试点纳入了电力、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有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
据了解,截至2017年9月累计配额成交量达到1.9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45亿元人民币。试点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呈现了双降趋势。这对世界碳市场交易多有着积极意义。
中国能源结构变革让世界受益
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作为也受到各方“点赞”。“德国观察”等欧洲3个独立机构发表报告,赞扬中国“正走在超预期完成2030年减排目标的轨道上”。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高度肯定了中国在清洁能源等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举措上的决策力和行动力。“中国会再次掀起清洁能源的技术革命。”比罗尔列举了中国在风电、太阳能、电动汽车诸多技术上的成就,“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中国确实在积极行动”。
过去10多年实践证明,中国正在探索一条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与实现经济增长多赢的发展路径。2005至2015年,中国以年均5.1%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5%的增长。在此期间,中国GDP增长了1.48倍,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72%下降至6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7.4%增加至12%,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4%,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8.6%,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亿吨,森林蓄积量增加了30亿立方米,超额完成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扭转了多年来二氧化碳快速增长的局面。
根据不久前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持的《2017年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94%的受访者支持中国落实《巴黎协定》,96.8%支持中国政府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从数字中可以看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是得民心的。绿色低碳这一议程上,中国的国际角色正从参与者、追随者,向引领者、引导者过渡。”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海滨教授说。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政策与项目高级司长马丁·弗里克表示:“在每一次气候变化会议上都有南南对话的身影,举办南南合作对话是联合国和中国的共同意愿。我想感谢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由于中国的重要作用,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能源署把唯一分部办公室选择设立在中国北京。“中共十九大报告发出了历史性的声明,再次强调了‘绿水青山’的重要性。随着中国能源结构的变革,我相信世界必将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