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开放迎重大机遇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能源开放迎重大机遇

 

    5月19日,中美两国在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就框架问题达成协议,同意停打贸易战。根据声明,“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贸易逆差。为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

 

    在此前诸多的分析中,普遍都提到,减少美中贸易逆差,能源是很重要的一个领域。更早一点,在去年特朗普访华的时候,就曾经与中国签下超过2500亿美元的协议,这些合作协议大半集中在油气领域。果然,此次中美两国经贸磋商的联合声明提到了能源:“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联合声明发表没几天,根据5月24日商务部的消息,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将很快访华,双方将根据华盛顿磋商所达成的共识,落实联合声明所涉包括采购农产品、能源产品在内的各项具体内容。

 

    请注意“有意义地增加”(meaningful increases)这个表述,这意味着从美国的能源进口会有较大数量或金额的增长。能源进口本身的特点(比如量大、长期合同等)决定了它在缩减美中贸易逆差进程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从美国的角度来说,有一个评论很形象:特朗普票仓州的农场主开心地笑了,还有宾夕法尼亚州和阿拉斯加州页岩气的开发商们。宾州是美国页岩气最大的,也是有名的“摇摆州”,在美国总统大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反过来说明,此前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反击包括从农产品领域入手等,的确是打到了特朗普政府的要害。

 

    从美国进口能源的空间非常巨大,2017年中国只有不到2%的原油进口来自美国,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比约4%,煤炭进口占比不到2%,其中以焦煤为主,只有液化石油气占比接近20%。与之相关的数字是,中国的能源进口尤其是天然气进口量依旧保持着大幅度的增长。进入今年后,一季度的天然气进口量大幅增长37.3%,而据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4月,中国原油进口大幅增长,进口3946万吨,同比增长14.7%;天然气进口682万吨,同比增长34.2%,天然气进口已经连续7个月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

 

    相信很多人对去年的“气荒”记忆犹新。中国的能源使用结构正在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美丽中国等要求进行深刻调整。“气荒”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根本的还是供需失衡,在这个失衡之下,很多问题比如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价格调节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才变得格外刺眼。

 

     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中国国内天然气生产能力就已经不再能够满足需求。2017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2300多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进口天然气约9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近27%。这也意味着进口天然气已经占到了中国国内消费量的接近一半,说是半壁江山亦不为过。而美国那边自从页岩气开发技术取得突破之后,2017年天然气出口量已经占到生产量的18%。无论是北边的加拿大还是南边的墨西哥都没有多少潜力可挖,势必要“寻找”天然气的新买家,出海来到中国这个增长最快和容量最大的市场,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液化天然气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

 

    而对中国来说,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内容是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我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力争达到10%左右,到2030年,力争提高到15%左右(地下储气库形成有效工作气量350亿立方米以上)。从目前情况看,相比于天然气进口的西北、西南通道,来自东部海上的LNG形式的天然气进口量已经不相上下。

 

    人们常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在能源领域,恰当的进口多元化有利于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维护能源安全。从美国的能源进口,能否有利于对所谓“亚洲溢价”的制衡,值得观察,还难以下一个定论。第一是要看供应能力,这方面问题应该不大;第二是要看价格,美国液化天然气的出口价格这些年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不过和澳大利亚和印尼比起来还是不具备市场优势。另外,不同的能源也不一样,比如天然气不容易储存,那么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做好储藏和调峰的平衡,就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由于能源的特殊地位,围绕能源的博弈是很难完全市场化的,政治考量是少不了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开放中维护能源安全是今后必然要走的路,对于能源行业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因为,虽然国家之间围绕能源的博弈无处没有政治,但归根到底能源进口多元化必须建立在市场化的基础之上。国内能源行业的市场化进程需要破解的课题仍然很多,就拿天然气来说,从气田开发、国际贸易、接收站接转、管道输配、储气调峰、现期货交易到终端利用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必须以市场化手段为主做好供需平衡。

 

    在能源开放的背景下,产业链各环节上的相关企业所能做的就是要努力降低成本,让消费者使用不管是哪个方向来的能源都能够获得实惠,特别是要增强包括天然气在内的现代清洁能源产品的竞争力。加大从美国的能源进口,提高了实现这一点的迫切性。开放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让能源行业变得更好的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