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深圳的大作为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中新社深圳10月8日电 题:“小”深圳的大作为

中新社记者 郑小红

深圳很小,面积只有不足2000平方公里,比广东河源万绿湖风景区的1600平方公里面积大不了多少;深圳又很大,2017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进入中国内地城市前三甲,平均每平方公里产生的GDP超过10亿元。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成就一番大作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深圳坚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为特区赢得优势和实力。

其实,深圳科技资源并不丰富,高等院校没几所,科研院所没几家,但深圳“先天不足后天补”,努力破解各种难题,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自主创新”成为深圳的城市符号。

在科技创新方面,仅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就超过900亿元,占GDP比重的4.1%,居全球前列。这使得该市在当年新增市级以上各类创新载体195家,累计达168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1230家,仅次于北京。

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华为成为全球最大通讯设备制造商,腾讯成为全球最大互联网公司之一,比亚迪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不断涌现:目前全球估值最高(5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企业优必选公司、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裸眼3D技术提供商超多维……微众银行、聚宝汇、腾讯云、柔宇科技、奥比中光等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这些企业在深圳的创新沃土中茁壮成长,成为行业创新的引擎和成长代表。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将该市科技创新的好做法归结为: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各类创新载体、新型研发机构成为科技创新生力军、积极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式创新、不断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吸引全球创新资源集聚、大力构筑创新人才高地。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不断完善创新生态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政策等支撑条件和后勤服务的角色。如今,深圳有关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多达62条,涉及创新科技管理机制、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优化综合创新生态体系、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使得深圳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从“小局”向“大局”转变,科技资源的配置由“小投入”向“大投入”转变,科技创新的承担单位由“小众”向“大众”转变。

2017年以来,深圳着眼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启动新一轮创新战略布局,包括建设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设立十大基础研究机构、打造十大海外创新中心、实施十大重大科技产业专项等,空客中国创新中心等80个优质项目落户深圳;苹果、微软、高通、英特尔、三星等跨国公司在深圳设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陆续挂牌成立;设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以色列、加拿大等国的深圳各类海外创新中心分批建立;海外高新技术和人才团队不断引入,实现新兴产业落地孵化的全链条服务……

目前,深圳“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金融支持”创新链逐步成熟,资源、资金、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在此高效转化成创新价值,以“链式跃升”赋能未来,为全球创新生态体系探索中国路径。

2018年初,深圳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未来,深圳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聚焦“大装置、高平台、顶尖人才、新产业、政策体系、创新文化”,打造全球创新版图中的重要一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