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下午,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共话佤寨人民幸福生活。
司莫拉,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如今的佤寨,已经实现脱贫并正向新的发展目标迈进。展望未来,幸福的佤族村将更加幸福。
司莫拉佤族村的变化,正是70多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云南是我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的部分少数民族处于十分贫弱的状态——
拉祜族的支系苦聪人穷得穿不起衣服;基诺族过着结绳记事的生活;独龙族习惯耕种放火烧过的山地;同是“直过民族”布朗族,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芒景村70多岁的布朗族老人苏国文回忆,小时候“很多人只有一套衣裳,洗了就只能躲在家里”。
……
山河依旧,换了人间!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通过民族地区社会变革、开展少数民族识别、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立民族事务机构等举措,以及采取“只予不取”“多给少要”等特殊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改善。
从这两张照片的对比可以看到苦聪人居住条件的改变。
从在河边吃竹筒饭到学生的“免费午餐”,这两张照片从饮食角度展现了基诺族生活条件的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唱响“春天的故事”,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差别化扶持政策的制定实施力度,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前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
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正在实现从千年贫困向全面小康的伟大跨越——
贫困地区“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解决,2015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有613.8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5.5%下降到1.32%,88个贫困县中48个已脱贫摘帽。民族自治地方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426万人减少至2019年的16.83万人。
如今,独龙族、基诺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已实现“整族脱贫”。
今日的苦聪山寨,普及了智能手机,住上了砖混楼房;基诺族群众通过电商,把产品卖到全国,卖向世界;独龙族聚居的独龙江乡,灰顶黄墙的独龙民居、整洁的街道如同一幅画卷;布朗族乡亲把茶树种植产业做得有声有色……
基诺山基诺族乡巴飘村村民在整理出售的传统手工织物。
布朗山布朗族乡老曼峨寨村民在采摘古树茶。
云岭高原的沧桑巨变,万象更新,正是我国民族工作巨大成就的缩影。沧海桑田、波澜壮阔,70多年来,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
佤族、独龙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用几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千年贫困向全面小康的伟大跨越,成为人类反贫困历史上壮观的一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这就需要民族地区向新的发展目标迈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发展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经济,不断增加收入、改善民生,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