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外華媒為戰“疫”加油!(僑界關注)
《非洲華僑周報》贊比亞分社編輯劉歡(右)和同事在值夜班。(南庚戌供圖)
亞太通訊社社長劉繼明在錄制歌曲《華夏赤子》。(劉繼明供圖)
美國環球新聞網總編輯王繪灃(左四)與旅美僑胞籌集抗疫物資。(王繪灃供圖)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世界各國人民的心。在這場全人類與病毒的斗爭中,有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是分布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文媒體工作者。在紛繁復雜的國際輿論場中,華媒人緊握手中的筆和鏡頭,發出響亮的聲音,為中國加油,為世界加油!
穩信心——
“及時准確傳遞疫情信息”
打開最近幾期的澳大利亞《新市場報》,頭版“總編輯題記”一欄刊登的小短文格外振奮人心。“全民團結抗‘疫’,彰顯中國制度的優越。”“澳大利亞華僑華人慷慨解囊,向武漢等地捐款捐物,充分顯示了海外僑胞與祖(籍)國的血脈親情……”作為撰稿人,該報總編輯任傳功告訴記者,“希望通過這些文章,向在澳僑胞傳遞中國戰‘疫’必勝的堅定信心。”
身兼澳華電視傳媒董事長,任傳功最近格外忙碌。“我們的新聞網站每天第一時間轉載國內疫情數據,讓更多人及時了解疫情最新形勢。同時,我們還刊登轉載了多篇有關中國政府多舉措防控疫情、在澳僑胞向國內捐贈物資、澳政府官員積極評價華人社區防疫努力等主題的報道,傳遞戰‘疫’正能量。”
“春節后,旗下所有的媒體平台都成了我們戰‘疫’的陣地。”非洲華文傳媒集團董事長南庚戌向記者介紹。針對疫情報道,南庚戌充分發揮新聞團隊布局廣、語種多的優勢,將遍布非洲多國的分支機構、通訊站及多語種報紙、雜志、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動員起來。“疫情就是命令,所有同事24小時嚴陣以待。編輯群裡,幾乎每分鐘都有新消息。”
“我們注重根據疫情形勢及時設置新的議題。”南庚戌說,“非洲地區醫療衛生條件相對較差。隨著中國國內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中國經驗備受矚目。我們在報道中更注重結合非洲實際情況,介紹可供借鑒的防疫知識。”
亞太通訊社社長劉繼明被很多畫面感動著:84歲的鐘南山院士在高鐵上瞇眼打盹﹔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爭先恐后援助鄂漢﹔一個又一個“逆行者”請纓奮戰在抗疫一線……作為出身音樂科班的華媒人,劉繼明心中涌動著一股創作的激情。他馬上開始譜曲,並聯系了自己的老搭檔劉恩汛作詞。
特殊時期,沒有樂手、錄音師、混音師、攝影師、燈光師,請不到演唱的歌手,更談不上專業的視頻剪輯和特效。劉繼明一頭扎進音樂工作室和錄音棚,一干就是5天,一切都靠自己動手。很快,一首名為《華夏赤子》的歌曲誕生了。“赤子有夢中華無恙,龍的傳人銘記多難興邦……”劉繼明唱出了海外僑胞對祖(籍)國的赤子之情。“這首歌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50家媒體平台上傳播,希望借歌聲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為中華兒女鼓勁!”劉繼明說。
反歧視——
“呼吁攜手防控疫情”
面對病毒這一全人類共同的挑戰,世界各國理應攜手並肩,同心戰“疫”。然而,個別國家出現了針對華人群體、甚至亞裔群體的歧視言論和現象。身處海外,不少華媒人第一時間挺身而出,以筆和鏡頭為武器,主動發聲。
前不久,丹麥《日德蘭郵報》借疫情刊登“辱華”漫畫,引發廣泛批評。《北歐時報》社長何儒馬上行動起來。“中國駐丹麥大使及當地華僑華人紛紛表達抗議,我們在報紙上刊登了相關消息,要求丹麥媒體賠禮道歉。”何儒說。
“所謂的‘言論自由’不能突破道德邊界,不能越過文明社會的底線。”何儒表示,疫情當前,海外華媒人要發揮自身優勢,以事實發聲,保証新聞的真實性、嚴謹性,與虛假新聞作斗爭,呼吁各國人民團結起來,攻堅克難。
在加拿大中華新聞社社長常建國看來,新聞媒體要樹立公信力,澄清謠言,這是職責所在。“在報道國內疫情形勢時,我們尤其注重轉載官方數據,避免誤判或造成恐慌。”
“部分西方媒體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拋出一些極端言論。但邪不壓正,華媒要積極擴大海外主流社會支持中國的聲音,這是對謠言最好的反擊。”常建國說,“我們刊登了許多西方學者對中國抗疫舉措、中國經濟形勢的積極評價,駁斥一些不實言論。”
受疫情影響,加拿大部分中餐館和華人經營的超市生意受到打擊。近段時間,加拿大一些政府官員和國會議員多次走訪華人社區,到餐館就餐,去超市購物,表達對加拿大華僑華人的支持。常建國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新聞點。“我們及時跟蹤報道,並採訪了一些官員和議員,把他們支持中國抗疫、支持在加華人走出困境的聲音傳播出去,增加僑胞們的信心和勇氣。”常建國說。
“歧視、抹黑華人的極端言論不是主流。面對疫情,海外華僑華人、各國政府及民眾對中國表達了支持和祝福。”任傳功表示,當前,疫情全球蔓延風險不斷上升,世界各國命運與共。華媒要發出自己的聲音,呼吁華僑華人與當地民眾團結起來,攜手防控疫情。
援國內——
“見証跨越山海的愛心接力”
最近,《歐華聯合時報》的頭版總是洋溢著溫暖人心的中國紅。打開2月13日的報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星紅旗下兩隻緊握著的手。“游子心 愛國情——羅馬僑社聯合組織防疫物資包機捐溫州”,醒目的紅色標題下,是意大利各僑團積極募捐的照片。
《歐華聯合時報》社長吳敏祖籍溫州。這段時間,海外溫州籍鄉親支援祖(籍)國和家鄉抗疫的故事是他關注和報道的重點。吳敏告訴記者,自疫情發生以來,歐洲各國溫州籍僑胞踴躍捐贈,但一些物資因運輸困難滯留海外。2月初,溫州有關部門考慮包機從歐洲接運防疫物資。
消息傳來,歐洲的各大僑團商會迅速行動起來,吳敏也發動報社設在歐洲多個國家的分社和記者站大力宣傳,鼓勵僑胞捐贈。“防疫物資從歐洲各地集結到意大利,再運往比利時布魯塞爾,2月14日飛抵溫州。”吳敏說。《歐華聯合時報》的記者們用一篇篇報道、一張張照片記錄了這場跨越歐亞大陸的愛心“接力”。
美國環球新聞網總編輯王繪灃也在為籌集物資奔走忙碌。他利用環球新聞網旗下各個平台,呼吁當地華僑華人捐款捐物,支援國內抗疫一線。同時,他還通過自己創辦的非盈利機構——全球城市發展中心,向僑胞籌募善款,向武漢及周邊地區醫院捐贈了一批口罩,這批物資近日將運抵武漢。
“我們向當地華僑華人、中資機構及主流社會發出捐贈倡議,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大家紛紛伸出援手,我們採購了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發回國內。為國內戰‘疫’貢獻一份力量,報社全體同仁義不容辭。”何儒說。
“日本第五趟包機飛抵武漢”“阿根廷福清社團捐贈43萬隻醫用口罩”“菲律賓中華僑台體育聯合會首批捐贈物資抵達中國”……在亞太通訊社發布的微博裡,有關物資捐贈的新聞刷屏,讓劉繼明感動不已。
更讓劉繼明驚喜的是,許多海外僑團以他創作的《華夏赤子》作為背景音樂,制作了捐贈物資的短視頻。“非常鼓舞人心!一定會激勵更多海外華僑華人參與到戰‘疫’中來。”劉繼明說。
聯中外——
“多平台放大華媒聲音”
“華媒具有聯通中外的獨特優勢。”南庚戌說,“一方面,我們能夠對接中國國內媒體、駐外使館,多渠道獲取權威信息﹔另一方面,我們還與當地政府、主流媒體及華人社團保持長期友好關系,覆蓋面廣,傳播力度大。”在疫情報道工作中,南庚戌帶領團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海外輿論場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病毒傳播很嚴重,僑胞務必要謹慎。國內返非不亂走,踏踏實實在家裡。”“中國疫情防控好,當地朋友要知道,你我都是小號手,良好形象很重要。”這是南庚戌旗下《非洲華僑周報》最近發布在微信公眾號的一首防疫詩歌,呼吁旅非僑胞自覺防控疫情,樹立華僑華人的良好形象。
“微信是華僑華人最常使用的平台,也是我們進行中文報道的主陣地之一。在外文報道方面,我們在臉書、推特等社交網站上發力,轉發國內主流媒體及駐外使館發布的權威信息,刊登或轉載一些充滿正能量的文章和報道,讓更多人了解真實信息,學習防疫知識,增強必勝信心。”南庚戌說。
“華媒是連接祖(籍)國和住在國的橋梁和紐帶。”深耕華文傳媒事業20多年來,這是任傳功最深刻的感受。為了搭好這座橋,任傳功一直堅持澳中“兩頭跑”,致力於把最真實的中國介紹給世界。
疫情發生后的這段時間,任傳功剛好在國內。“從中央到地方,中國展示了強大的動員能力和組織能力﹔廣大醫護人員不畏風險,無私奉獻﹔近段時間,中國各地復工復產,展示出蓬勃活力……華媒工作者要把中國的戰‘疫’故事傳播出去,鼓舞海外華僑華人和外國民眾的士氣。”任傳功說。
“華文媒體更熟悉海外用戶市場,形成了穩定的用戶群體和較暢通的信息發投渠道,在當地具備一定的口碑和媒體公信力。”王繪灃說,“在此次疫情報道中,我們綜合運用網站、臉書、推特、微信等多個平台,尤其注重通過典型人物的感人故事凝聚正能量,團結在美僑胞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結合,讓我們的聲音傳得更遠,覆蓋面更廣。”何儒告訴記者,《北歐時報》在社交網站YouTube上推送的武漢宣傳片點擊量超過12.8萬,並收到海外各界人士的暖心留言。歌曲《大武漢在此》、視頻《武漢,我們等你!》也收到大量點贊和留言。“希望通過我們微小的貢獻,讓更多武漢人、中國人感受到世界各國傳遞的善意和溫暖。”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