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孔凡树一家即将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原来一家五口赖以栖身的30平方米瓦房所在地,如今已经建成了邓关首个滨河公园。华灯初上,附近不少居民吃过晚饭都到公园来散散步、跳跳舞。
进入本世纪之后,邓关盐厂迅速衰退,工厂停产人员外迁,但如今仍然留在厂区的老人们并没有被遗忘,政府不但拨款新修了道路,还重现昔日千亩荷塘旖旎风光。
滨河公园
竹林湾65号——孔凡树一家几代人的家和另外168户,被挤在S305和釜溪河之间的狭长坡地,站在路边向下望,眼前是一片密密麻麻的瓦房,除了远近闻名的观音阁,最辉煌的时候该片区还有电杆厂、被服厂等多家工厂。
孔凡树一家五口挤在一间面积约3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往往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他以为要在这里住一辈子,结果却迎来了邓关片区首个棚户区改造项目——邓关大桥至大田角段沿河一期生态修复。11月12日上午,记者见到孔凡树时他已经在周转房住了将近一年。“听说今年年底就能搬进新房住了!”孔凡树特意带记者去看了看已经建成的安置房,全封闭小区,绿化树成行成列,楼道内设有可视监控,他笑着说:“比旁边的商品房都还要高级——”
沿釜溪河一字铺开,密密麻麻的瓦房被推倒,今年六月落成了邓关第一个公园,公园一角是修缮一新的观音阁,据传以前行船之人下水前均到此求平安。每当夜幕降临,滨河公园繁星点点,附近不少居民到此散步、跳舞。
据悉,邓关大桥至宋渡大桥段沿河二期生态修复已经完成土地流转和清赔工作,建成后将形成一个可以和釜溪复合绿道相媲美、长度超过六公里的滨河公园,同时也意味着邓关街道所有临河区域均完成生态修复,整个片区都被围在公园里。
场镇城市化
“以前人称邓关为‘小香港’。”会仙桥社区主任涂鸿经历过历次阵痛,同时也见证了邓关复兴。“邓关街道现在常住人口为一万一千人,邓关盐厂最辉煌的时候职工加家属就超过了一万人,最多的时候(原)四川理工学院黄岭校区学生也有上万人。”涂鸿说,“你想想看,盐厂停产等于一个邓关(常住人口)搬走了,学校停办相当于再清空一遍——”
据涂鸿介绍原四川理工学院黄岭校区停办,受到影响的有学校周边近二十户商家,多数以学生为目标经营餐饮和日用百货,如今他们当中一部分去了桥那边的富顺县城继续做生意,剩下的绝大多数在本地就进行了消化。“以前街上拿得出手的餐馆只有一家‘黄记豆花饭’。”涂鸿告诉记者,现在叫得上名字的羊肉汤馆、豆花饭就有十多家,最近还新开了一家四层楼大酒店和一家上千平方米的超市——
11月12日中午,记者见到街上餐馆几乎家家爆满,据了解,当地商品房每平方米售价超过了3000元,门面售价每平方米更是上万元。
邓关大步迈向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和居民幸福指数一路走高的同时,另一数据则大幅度降低。据了解,2017年至今,三年时间会仙桥社区低保人数从306名下降到121名(含新并入的太源井片区),其中退出的185名除因当地经济得到发展收入增加因素外,还因当地建立了完善的退出机制,社区每月进行一次审核做到公开透明,此举不但保障了生活保障资金落到了实处,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矛盾。
老人安乐窝
“一天要花十块钱,比我都吃得好。” 11月12日吃过午饭,住在邓关盐厂宿舍楼里81岁的刘婆婆,从冰箱里拿出头一天从菜市场买回来的小鱼喂自己的两只猫。刘婆婆的三间房被走廊隔开,自从丈夫去世后便独自一人居住,陪伴她的只有两只小猫,她告诉记者有时候儿子会过来吃顿饭。
“以前看电影买不到票,茶馆里挤满了人——”盐业社区办公用房是原来邓关盐厂的老房子,社区主任龙惠仙1987年进厂,是一名持证统计师。龙惠仙告诉记者,自2003年社区(包括炭黑厂)成立,辖区人口迅速从上万人下降到七八千人,到现在只有1042户共计2533人,其中绝大多数一年当中有一半时间随儿女到城里(广泛分布在自贡、成都、重庆等地)住。
“好多人住不惯,总是想回来。”龙惠仙表示,尽管厂区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缺乏,但老人们一是怀恋在这里的时光,二是在这里能见到熟悉的人,三是厂区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老人都总想回厂区养老。
“以前主要是路的问题,出行不方便,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龙惠仙称老人们对此意见很大,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看在眼里,先后于2017年年底和今年10月各铺设了约500米入厂道路并进行了黑化。此外原来被誉为邓关盐厂一景的千亩荷塘,因年久失修关不住水,荷塘干涸,杂草长到了一人多高,邓关街道在资金紧张情况下,拨出部分经费重新翻修亩荷塘,明年夏天将重现当年风光。
独居的刘婆婆也感受到了这一两年厂区内发生的巨大变化:新修的公厕就在宿舍楼门口,广场上添置了健身器材,老人们恢复了坝坝舞,今年社区组织的柔力球表演队还在区里组织的比赛中获奖,党群活动中心里面有一面盐业社区历史文化墙,上面有各个历史时期的盐场照片和陈列实物,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或打牌或闲聊,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产业复兴
“最近经常有人进来看地方。”龙惠仙说。
据了解,如今“住”在邓关盐厂的不只是上千名退休老人,一度空空荡荡的厂区近年变得活跃起来,包括晨光化工、中皓化工在内的企业纷纷入驻。
其中2013年入住厂区的自贡市中皓化工有限公司以生产白炭黑为主,为西南地区唯一生产企业,年产值达五千万元。据悉,围绕沿滩区“返乡发展季·三大工程”,邓关街道和该企业联合创建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协作体”,全厂一百多名职工有近一半为返乡农民工。
记者在该企业办公室见到,墙壁上分别悬挂着“管理之星”、“技能之星”和“实践之星”锦旗,唐富祥、李丹、张丽等三名返乡农民工在各自岗位上,因工作突出获此荣誉。
据悉,当地正以“一年引进一家上规模企业”速度推动产业复兴。
“今后高铁就从旁边过。”龙惠仙告诉记者,邓关盐厂保留了大片厂房和完整工业遗址,缺乏的是人气,今后高铁通了邓关片区发展起来了,相信这里会有那么一天,重新热闹起来。(记者 张才 摄影 罗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