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务服务领域,浙江有“最多跑一次”、上海有“一网通办”、江苏有“不见面审批”。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三地如何打破行政边界,各扬所长,深化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近日,在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共同签订的一份《改革备忘录》中,这个问题有了答案。
平台不同,模式差异如何破题?
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分属不同省市,在政务服务模式上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共性是什么?青浦区政务办主任张慧明认为,浙江“最多跑一次”、上海“一网通办”,和江苏“不见面审批”,只是名称不同,实质都是为了“放管服”,为了方便群众,方便企业。
差异在哪?青浦区发改委主任、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营商和产业发展组组长朱正伟认为,政务服务的大数据平台来自于各自省份,上海有“随申办”,浙江里“浙里办”,江苏有“政务服务”,平台不一样,办事的路径也不一样。
如何破解好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中的模式差异难题?《改革备忘录》提出,三地要研究推进政务服务法规规章和制度规范调整,共同梳理政务服务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存在影响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的制度障碍,提出完善和优化调整相关条款规定建议。
此前,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联合成立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理事会。理事会下设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执行委员会,作为一体化示范区开发建设管理机构。在接受新华日报记者采访时,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马春雷说:“两区一县为三横,执委会为一竖,成为探索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的一张‘王’牌。”
“这些细微的差异,接下来需要示范区努力填平,和而不同,实现示范区共治。”朱正伟说。
群众办事,从“可办”到“好办”
站在屏幕前,指尖轻轻一点,不到一分钟,仅凭借一张身份证,上海市民吴先生就在嘉善办好了租房提取公积金事项……这是去年12月,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合力推出的“自助通办”,通过自助终端服务,三地市民即可实现24小时、跨区域业务办理。
自去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成立以来,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共布设自助终端170台,青浦、吴江、嘉善分别有152项、442项、202项事项和证明纳入。在《改革备忘录》中,针对如何让更多企业和群众享受到这一改革红利,三地又形成了新的共识。
《改革备忘录》明确提出,要拓展“自助通办”服务事项、增加设备数量、提高示范区自助服务终端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覆盖率,实现三地居民凭身份证从“可办”向“好办”升级。
记者了解到,除了青浦、吴江、嘉善三地事项外,现在自助终端也可办理上海市金山区、湖州市南浔区和嘉兴部分县市的政务服务事项。今年,一体化示范区政务服务“自助通办”将拓展服务事项、增加设备数量并扩大覆盖范围,为三地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此外,《改革备忘录》还提到,要在三地前期改革基础上,发挥好“长三角一体化”服务专窗作用,统一制定异地通办事项清单和办事要求,方便群众和企业快捷查询并实现就近异地办理。
目前,三地从企业、群众最关注的高频事项为切入点,梳理一批“最优化、最简化”示范区通办事项,推动实现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线下“收受分离、异地可办”。其中已实现异地“一网通办”事项51个,企业事项有30项,个人事项有21项,共发放“跨区域通办”营业执照34张。
各扬所长,让三地“长板”更长
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是依托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政务服务平台的公共支撑功能,叠加了“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改革优势。翻看《改革备忘录》,记者注意到,其中有6项内容为总结推广青浦、吴江或者嘉善三地的经验。
比如总结推广青浦改革经验,探索建立跨区域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强化抽查检查结果公示运用,对抽查发现的违法失信行为依法实施区域联合惩戒,深化市场监管模式改革。
总结推广吴江改革经验,制定三地联办标准化服务事项清单,统一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审查标准、办理时限。制定企业经营许可、各类资质认定等方面的统一标准,探索建立“一照多址”的市场主体互认制度,深入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
总结推广嘉善改革经验,梳理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明确机关内部各环节审批审核责任,减少和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压缩办事时间,深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
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在政务服务上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各自的金字招牌。“三地要各扬所长,做长‘长板’,发挥好‘长板效应’,率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探索生态友好型发展模式。”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翁建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