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姚丽萍
养老顾问,上海首创。一个特大型城市,养老需求必然是多元的。去年5月,创制性的“养老顾问”在申城应运而生。当社区养老服务越来越精细化,“养老顾问”不断升级迭代,也是大势所趋。昨天,申城推进社区养老状况报告提交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议。精细化“养老顾问”如何呵护“大城养老”?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调度分时分区长者优先
老年助餐点,不稀奇。如果一个老年助餐点,既服务老人,也服务社区白领,那就不寻常了。
前天,五里桥街道老年食堂正式开张了。这个开在蒙自路、中山南路路口的老年食堂,有点特别,其中一个规则是——长者优先,食堂通过“分时分区”,保证老年人能够优先享受就餐服务,老人可以通过办卡享受一定的优惠。
中午高峰时间段,食堂一楼就餐区只对社区老年人开放,社区白领及其他就餐人员需上二楼就餐;同时,老人的就餐服务从上午10时30分开始,社区白领及其他人11时45分后,方可就餐。
此外,社区不同年龄段、不同经济条件的老年人可通过办理就餐卡享受特定的优惠,具体优惠措施包括:街道户籍低保、低收入老人,充值100元送15元;街道户籍70岁以上及社区孤老、残疾人、失独家庭,及80岁以上独居老人和纯老家庭,充值100元送10元;街道户籍60岁以上老人充值100元送5元。社区老人可向户籍所在地居委提出申请,居委审核无误后出具用餐证明,老人凭用餐证明即可在社区食堂办理优惠。重阳节等特定节假日,街道也将通过五里桥城市爱心共助会等社会组织开展爱心活动,向特定对象免费送餐或提供优惠。
这个老年食堂的开办规则,有意思,既满足了不同群体需求,特别是老人需求,也保障了公益事业可持续。原本,街道只为食堂提供免费场地,补贴是直接发给老人的,食堂要活下去持续为老人服务,就得靠自身造血,而市场化的白领就餐让这个老年食堂有了造血能力。
“我们设立这个老年食堂的逻辑是——创设一个平台,资源共享,让养老事业可持续。一来,食堂就是一个养老平台,有限的政府补贴要直接发给老人,让老人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二来,食堂经营方一边公益服务老人得到政府扶持,一边有机会从事市场经营保障盈利发展;三来,社区白领得到就餐便利,也间接参与社区为老事业。”五里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沈永兵说,这样的“养老逻辑”同样用于“养老顾问”小程序。
4个月前,五里桥街道“养老顾问”小程序问世。这是一款特供辖区老年居民、社区工作者的线上社区养老政策、服务咨询系统,整合了各种为老服务资源,举凡政策法规、社区活动、上门服务、社区服务、机构服务、筛查评估等各类社区为老服务信息,都分门别类进入“养护清单”。
要问这个小程序有什么好处?最大优势,汇集资源,便利共享。通过一键生成“养护清单”,就可以一站式浏览社区各类养老信息资源,完成养老服务咨询、预约;社区各个养老顾问点上的社区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小程序服务老人,一站受理,让老年人更便利地申请各项服务。因为“养老顾问”小程序,无论是服务老人,还是老人接受服务,都变得便捷高效。“一个好消息是,新开张的老年食堂马上也要进入养老顾问小程序了!”五里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小尚说。
温度精准定位个性定制
人老了,身体弱了,自尊心常常会变得很强,需要什么,才不告诉你,不说不说,时间久了,老人好像真的忘了自己需要什么。
高龄老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养老管家”会通过细心观察,借用大数据分析,发现需求满足需求,提高养老品质。
瑞金二路街道,地处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辖区老龄人口多、服务需求大、服务空间小。有温度的社区养老,一定是善于发现需求的。今年,瑞金二路街道结合前期数据分析,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推出“乐安家园”养老服务包,为每位纳入标准化管理的居家老人提供五项基本服务,其中一项正是“养老管家”,按照每30位老人对应一名“养老管家”的比例配备。
“要问养老顾问和养老管家有什么不一样,一言以蔽之,养老管家就是养老顾问的升级版,管家要主动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市人大代表、瑞金二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戚建豪说。
一个案例是,80多岁的沈老先生,独居,怕麻烦孩子,就算很想念,他也绝不会主动打电话要孩子回家。小辈工作忙,也都觉得老爸爸一向很独立,自己生活没问题。结果,智能床垫传输到“养老管家”系统的老人睡眠质量监测表明,一段时间来质量不佳。养老管家马上上门跟老人聊天,谈话里,老人常常提到孩子。于是,养老管家电话通知老人的孩子赶紧回家看看。小辈这才意识到,老爸其实没那么坚强,常回家看看,必须的。
养老管家,作用如何,可见一斑。如何更精准地发现老年需求,满足需求?“养老管家”团队一体化管理,为每一位加入“乐安家园”的老人定制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包,全面涵盖“医食住行”——
■医以长护险和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为重点,为更多老人提供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持续拓宽符合条件老人长护险享受范围;
■食以多层次助餐供给为重点,根据供应商差别和不同的市场运行机制,形成低档-中档-高档价格层次和老人自行选择-公益站统一汇总-服务方统一配送差别服务模式,给老人以更多选择;
■住以环境改善、适老化改造、辅具租赁、家政服务为重点,结合街道精细化管理和环境整治工程,改善老人生活环境,提供更适老的服务设施,提高老人获得感、幸福感;
■行以移动爬楼机上下楼和出行移动服务为重点,持续解决老人出行问题。
老人的需求,都满足了,有质量吗?不急,养老管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推进智能化养老,真正让养老服务因地制宜各取所需。
制度供需对接服务到家
本质上,“养老顾问”是一种制度。“上海首创的养老顾问制度,被写入国家文件,在全国推广。”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说。
去年5月,申城试点推出“养老顾问”制度,在街镇普遍设立养老顾问点,面对面地为市民提供政策咨询、资源链接、个性化养老方案定制等服务,畅通养老服务信息,打通养老供需对接,主要涉及三种类型——
■街镇顾问点设立在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或者分中心,依托现有的工作力量以及街镇其他养老工作管理人员作为养老顾问。
■村居顾问点设立在居委会、村委会,依托居村委成员作为养老顾问。
■专业机构顾问点设立在社区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机构管理或者服务人员作为养老顾问。
去年5月起,全市分两批共推出104家社区“养老顾问”点,培训了200多名“养老顾问”,服务老人近万人次;“上海综合为老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化分析推荐技术,重点开发线上“智能养老顾问”,为老年人提供自主查询、智能向导服务。迄今,全市共有街镇顾问点250处,已实现街镇全覆盖;并逐渐向居村延伸,共有1687处、2486名养老顾问,年服务可达10万人次。
一年来,“养老顾问”制度在申城社区的探索,让养老服务方便可及,助力多样化、精准化、专业化、智能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使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接近机构养老。
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养老顾问”的目标是——打通养老服务供需对接的“最后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