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续两年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优异表现,逐步沉淀成为“中国经验”,其中的“上海实践”正被纳入全球营商环境改革的成果体系,向全球更多经济体推广。北京时间昨天,世界银行公布了全新的专题报告《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改革驱动力及未来机遇》,仔细梳理了“中国经验”的动力和措施,并对未来发表展望和建议。
上海是世行评价中国营商环境的样本城市,权重占55%,是“中国经验”重要的实践者和贡献者。自2018年以来,上海瞄准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系统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专题报告中,上海被认为“在部分营商环境报告指标领域已进入全球领先行列”,“市场活力不断提升,竞争力也不断增强”。
“上海实践”:每步都踏准关键点
这一专题报告是世行最新研究成果,旨在记录中国改革经验的同时,分析成功背后的制度安排,并分享经验。
专题报告提出,中国营商环境的全球排名从2018年的第78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31位,而且连续两年跻身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之列。这一成功可归结为六大驱动因素:高层对改革议程的重视、地方的政策试验、国内外知识交流、对改革议程的强大执行力及结果问责、私营部门的积极参与、电子政务服务的广泛运用。
对照世行的分析可以发现,上海近年来的营商环境改革经得起第三方审视,有大量举措都踏准了关键点,改革成果令人信服。其中,最突出的集中表现在争取高层支持、推进地方试验、强化改革执行力等方面。三年来,上海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海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连续在岁末年初召开全市性营商环境大会,可以说,营商环境改革一直是上海近年的首要任务。其间,上海主要领导多次调研相关工作,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场主体意见和建议,全市各方面坚持系统施策,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地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三年来,上海先后出台1.0、2.0、3.0版营商环境改革方案,落实超过300项改革任务。今年4月,制定实施《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升法治化水平,固化改革成果,并把各区、各部门的局部经验向全市推广,努力让“盆景”变“森林”。
改革中,上海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不为排名而改革,始终坚持把市场主体的感受作为首要评价标准,这一点得到世行高度认可。世行调研发现,企业对上海营商环境的满意度在国内位居最高之列;2019年,上海新设企业36.7万户,同比增长约8%,在世行看来,这表明营商环境改革让“全市掀起了创业潮”。
此外,上海大力推进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改革,也与营商环境优化形成同频共振。专题报告指出,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一网通办”总门户,三年推出20个在线政务处理系统,涵盖2000多种服务项目。
展望改革前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世行营商环境报告共从10个维度开展评价,上海在许多指标领域上都取得显著进步。在专题报告中,世行详细列举,并向全球分享。
开办企业方面,上海推出在线登记服务,简化社会保险登记手续,提升开办企业的便利度。在办理建筑许可方面,简化流程,拓宽公众获取信息渠道,降低获得建筑许可的难度;此项上,上海的得分是满分15分,较之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平均分高出6分之多。在获得电力方面,居民获得电力的时间大幅缩短,电价费率变得更加透明。
值得一提的是,专题报告还专门提到了几个个案。比如,浦东新区试点企业开办“多证合一”改革后,新开一家便利店所需许可证数量从之前的5张缩减为1张;目前,此项改革已拓展到饭店、酒店和健身中心等10个行业。另外,借助“一网通办” “企业服务云”等在线服务平台,上海围绕商业主体可能需要的各类服务,提供详尽而便捷的指导和信息,从开饭店、开超市等的普通申请人到涉外人士都从中获益。
展望下一步的营商环境改革,世行援引了上海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它建议,上海乃至全国要保持势头,特别在一些重点领域持续推进改革,加强跨部门协调,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扩大数据开放等。
令人欣喜的是,来自市发展改革委的信息表明,对标世行指标体系,上海营商环境3.0版改革正在大力实施,并将在此前的高起点上取得更显著进步。获得电力的办理时限,今年将从此前的15天进一步压缩到10天;财产登记方面,所有企业间的不动产转移登记将当场办结;最耗时的办理施工许可更会有惊人进步——三年内,办理时间有望从目前的125.5天压缩到大约23天,缩减幅度达80%以上。
专题报告最后总结:“北京和上海正越来越多地与世界上营商环境最优秀的城市展开竞争,比如东京、首尔、新加坡、旧金山,这些城市都从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中受益颇多。”(文汇报记者 张懿)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