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在线教育市场野蛮生长,“在线”与“教育”均有不足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传统教育之外,依托互联网技术的线上教育正方兴未艾。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23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87.2%的受访者接受过在线教育;64.2%受访者觉得线上教育学习效果好。另一面,54.1%的受访者认为在线教育平台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50.4%的受访者期待加强在线教育平台教师资格筛选和能力评估。

  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在线教育具有独特优势。比如,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选择受教育内容,价格更为低廉。尤其对于缺乏优质教育资源的群体来说,“电脑/手机+网络”的配置就能聆听相关领域优秀教师授课,在面授教育年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从受教育者群体看,线上教育已经成为“后教育时代”最主要的学习模式。据上述调查,在受访者群体里,80后占到49.8%,远超其他群体比例。对于这部分已经在职场打拼数年且已基本成家的人来说,在线教育可以实现学习、工作、家庭的兼顾与平衡,最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正如过半受访者所言,目前我国的在线教育市场还处于粗放与野蛮生长状态,在行业管理、市场竞争、从业者资质审查与教学水平评估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乱象。概括地说,在“在线”与“教育”两大块,均有不足。

  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在线教育平台大致可以分为教育平台类、答题和作业辅导类、学习App类等。在盈利方面,主要靠邀请教育机构入住收取入住费,向注册会员收取会员费,或向入住平台的老师收取佣金费用等。这看似热闹且“创新”,实则缺乏制度及行业层面强有力的监管。而单单依靠平台及授课者的责任感与自律,存在很大风险。在网上以“在线教育”“受骗”为关键词搜索,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甚至有一些曾经的从业者自曝在线教育机构乱收费、虚假宣传、“名师”无资质等“黑幕”。这是“在线”行业的先天性通病,唯有堵上制度设计与科学管理的漏洞才有望改变现状。

  当然,在线教育的中心词仍是“教育”,传授文化知识与职业技能是它的核心任务。而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有一定的行业进入门槛。对于开展在线教育的平台与授课者来说,资格审查与能力评估是非常必要的,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目前市场上,取得资质并规范开展在线教育的机构不少,但各种“野鸡”在线教育机构及从业者也很多,有些甚至在被曝出违法违规办学后改头换面重新“上线”,一般的受教育者无力分辨。因此,强化在线教育的“教育”色彩,让教育主管部门更严格在线教育平台及从业者的资质审查,让业界专业学者更多参与到专业能力评估、教学成果验收等方面,也势在必行。

  另外,在线教育虽然有创新,但仍不够彻底,本质上说,仍没有完全摆脱“授课者教、学习者被动学”的模式,受教育者的兴趣、学习水平、知识储备等诸多因素都没有被纳入教学考虑的范畴——这一点甚至不如面授教育,因此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这也是很多受教者认为学习模式死板僵化、学习效果不好的根本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为5999.2万人,市场规模达1275亿元。预计到2018年用户将达到13221.1万人,市场规模也将水涨船高。在线教育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出一片前景诱人的商业蓝海。在这种大背景下,打造管理科学、行业规范、从业者职业操守与专业能力兼备、受教育者满意的在线教育,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原题为:《在线教育:从野蛮生长到因人施教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