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发展有青海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综述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我今天能有所成就,离不开职校的学习经历,对我来说,职校的经历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如果没有职校,就没有我今天的事业和人生。职校给了许许多多和我有着同样经历的农村孩子一条好的出路。”回顾走过的职业道路,现任青海交通投资有限公司花大项目办主任韩伟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委、省政府相关部署要求,跟进全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完善深化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正在茁壮成长。

  职教: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通往成功成才道路的重要途径。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建立职业教育投入增长长效机制,制定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投入20多亿元。新建3所高职院校,建成13所中高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骨干)学校和3所技师学院,建设48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5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省中职学校校舍面积增加21%,教学仪器设备值增长102%;高职校舍面积增加130%,教学仪器设备值增长158%。中职教育继续执行免费教育政策,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一、二年级农牧区学生、城市贫困家庭和涉农专业学生按年生均2000元标准提供助学金。

  同时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新增光伏发电、环境保护工程等30多个新型专业。积极探索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成立交通运输、现代农牧业、建筑通信、现代服务业、卫生、机械、水电、化工等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院校在校内外建立了300多个实践实训基地,与省内外近100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实行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

  强有力的投入保障和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职业学校“黑板上种田、课堂上实训”的办学条件,机器轰鸣、仿真车间、对接工位、校企合作,免学费、助学金,使职业院校的吸引力日益彰显。

  职教:是与经济和百姓联系最为直接的教育

  职业院校不仅为我省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更为千万家庭解决就业、增加收入带来了福音。职教能够“学会一门技能,富裕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经济”已成为社会共识。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翻看“十八大”以来我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成绩单,一串串闪亮的数字引人注目:各级职校每年为我省各行各业培养技术人才达3万人。多年来中、高职院校就业率分别达为95%、90%。

  “每年上半年校园招聘会期间,我们来年的毕业生全被预订一空了,后面来的企业只能是空手而归或只能招到数量很少的学生。”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永芳说。近5年来,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其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专业继续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交院毕业生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

  “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为初中毕业学生,这些学生85%来自农村牧区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教育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一生的职业生涯奠定了更好发展基础。同时,各级职校还为广大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等职业转型和再就业提供了知识支撑。职业教育成为不仅是“找饭碗”的教育,更成为“造饭碗”的教育。

  开放办学:提升藏区职业教育水平

  近年来,我省抓住与东部六省市对口帮扶机遇,采取联合建设专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深化合作办学内涵,帮扶支持藏区中职学校发展,提升综合办学实力。2011年以来共有5000多名藏区学生赴对口六省市和重庆、成都等省市接受优质职业教育。

  据果洛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局长昂保介绍,近年来,在上海市和重庆市的大力帮助下,上海、重庆的“果洛班”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一步步朝着理想目标迈进,近5年共有520名果洛籍学生分别在上海市和重庆市6所职业学校学习。

  “我省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全省职业院校学生中有近45%的学生为少数民族学生。通过与省内外职业院校的合作交流,特别是为藏区学生提供赴省外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少数民族学生除学习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外,还更新了就业观念,增强了学习自信、生活自信和就业自信。”省教育厅职称处副处长马福强说。

  黄南藏族自治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多杰冷智说,“职业教育在广大农村牧区越来越受欢迎。目前我校就读藏医学专业的中职学生共有200余人,根据我们的跟踪调查,我校藏医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已达到85%以上,这些学生毕业后就业于我省的各州、市藏医院,乡村基层卫生点。”

  同时,2013年我省新推的一项教育改革——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学和继续学习制度,为职教学生打开了更广阔的成才天地——这就是从中职毕业生、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中以单考单招、高考统招、3+2、五年一贯制等高职招生方式,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和省内所有高职院校38个专业进行了对接,有超过30%的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学习。初步形成中高职有效衔接、职教普教相互融通,直至终身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年前,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李泊萱从中职毕业后,通过单考单招录取到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习,3年后,她拿到大专文凭。李泊萱高兴地说道,“选择读中职,不是‘断头路’。文凭和技能,两者兼得。”李泊萱的经历形象地解读了“中高职贯通模式”。

  数据显示,5年来,全省职业院校共培养了近12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5万人次以上。特别在加工制造、交通运输、旅游服务、信息服务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新增的从业人员很多来自职业院校。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我省各企业技术人员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