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期【正道讲座】龙群生:语文与立人教育尝试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第1042期【正道讲座】龙群生:语文与立人教育尝试

2018-07-08 20:30 来源:正道语文 讲座 /独立

原标题:第1042期【正道讲座】龙群生:语文与立人教育尝试

语文与立人教育尝试

龙群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报告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其中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同时把“立德树人”写进了新的教育方针。

0 1

“立德树人”内涵

“立德树人”从字面上可以这样理解,即为:立德和树人。“立德”意思为树立德业。《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德”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抽象概念,其内涵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树人”意思是培养人才。《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青少年学生时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

第1042期【正道讲座】龙群生:语文与立人教育尝试

0 2

“立人”内涵初解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立人”从表面字义看就是站立着的“人”。我们先看“人”字的几种写法:这个“”字也读“人”,这样的人不能直立行走,只能匍匐前行,因为他没有人的骨气。这个“亻”,从字面上讲,只能做仆人、旁人,他不能独立运用。缺少“言”就不成“信”、没有“山”就不成“仙”、没有“主”就不能“住”。所以这样的“亻”是没有独立的人格,不能独立完成事业的、唯命是从的仆人。我们所要培养的是这个“人”,能“站立”着不被任何困难和挫折所吓倒,是顶天立地、敢于担当的有用之人。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理念。人们又常把老师比作园丁,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试想,如果园丁培育出来的都是如三角梅、紫藤萝之类的藤本植物的花朵,全靠攀附支架生长,这样的花朵虽然美丽,但离开了支架就不能独立生存。如果培育出来的是腊梅之类的能不畏严寒,迎风斗雪又顶天立地的花树,那才是能够独立撑起一片绿荫又绽放美丽花朵且芳香四溢的色质具备的全材。同时“树人”一词本来就把人比作大树,我们应当培育更多的能顶天立地的、独立撑起一片蓝天的树苗。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就要培育一批批能成为祖国的栋梁或顶梁柱,也就是民族的脊梁,才能撑起华夏民族之大厦!

在我们武陵山区农村,孩子们生于山区,加之多为留守孩子,基本没有从事过生产劳动,没有经历过艰苦的生活。一旦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束手无策了。基于以上的理解,本人认为“立人”的目的就是培养学勇于面对困难与挫折,敢于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勇气。如果我们把孩子培养起了敢于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勇气,他们今后在社会上遇到任何困难与挫折时,都会敢于去面对、去解决的,那时表现出的勇气就是民族骨气了。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龙群生,男,苗族,生于1964年12月,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在职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重庆市首批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市中语会会员,秀山县中小学教育科研评审专家库成员。1982年以代课老师的身份偏入教育行业,通过自学取得中师文凭后转为正式教师,再自学取得专科文凭跻入初中教师行列,通过函授学习取得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一路摸爬滚打,且教且学且研。主研过两个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均获得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正在主研县级课题《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拟于年底结题。在各类杂志或报纸发表30多篇文章。36年的教育实践,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温情教育”的育人理念,总结出“学文.明理.立人”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坚信“没有永恒的经验,只有永远的实验”专业发展理念,一直在教改道路上探索。

编辑制作团队

总 编:李华平

主 编:马琴 何鑫(执行)

本期责编:陈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