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教育魅力 展现师生风采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编者按:在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中,我市教育转型变革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吸引了众多教育学者的目光,而作为代表我市参展的教师和学生,又有着怎样的深刻感受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市教育研究所教师邱逸文和市第一中学高二学部学生谢镕潞。

    让今日的光辉照亮未来

    ——市教育研究所教师邱逸文谈参展感受

感受教育魅力 展现师生风采

邱逸文在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发言。

    邱逸文 口述

    日报记者 常钰君整理      

    对于此次参展,我感受良多,最大的感受是,当一点点微弱的“辉光”渐渐变亮,就能以星星点火之势照亮每一位孩子的未来。因为克拉玛依有这样一群教育者,站在一起,成为“光辉”。

    “辉光”成为“光辉”

    五年前,《克拉玛依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让今日的辉光照亮未来——首批赴北京十一学校就读学子状况探访》的报道。

    对我们这些亲历者而言,当时正处于克拉玛依教育转型初期最艰难的岁月,那篇文章不亚于一份雪中送炭般的精神支持。当时的标题是“辉光”,时隔多年再回首,才知五年前的“辉光”实属不易,而今日的“光辉”又是何其珍贵。

    在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中,克拉玛依教育代表团应邀参会的初衷,只是为了能与更多教育同仁分享交流克拉玛依教育转型的实践成果。殊不知五年来的默默耕耘之果,却成为了此次教博会的一大亮点,甚至成为“光辉”照耀了其他地区的教育同仁们。

    在这场盛会上,克拉玛依展台成为会场一大特色。这让我真正感到,我市教育转型的变革,使克拉玛依这座西部边陲城市的教育华丽转身,从更高的起点上再出发。

    培厚教育生态土壤

    11月13日上午同步开展的主题论坛有七八场之多。我们所在的珠海3厅在教育情景剧结束时,却已坐满上百人,

    演讲中,我们为来宾介绍了克拉玛依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实践探索,展示出了在全市中小学下发的9类30项权利,从实质上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过程,以及五年中逐步实现的“管得到位、办得更好、评得科学”的教育新格局。同时也展示了克拉玛依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长远谋划,从战略思路转型,聚焦长远发展;领导能力转型,提升课程教学领导能力;组织机制转型,提升办学生机活力等三方面阐述了克拉玛依教育转型的路径。

    五年来,我们本着让克拉玛依的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目标,做了许多努力,五年来的今天,有目共睹的是:区域转型推进教育变革,各所学校百花齐放,老师们都积极主动勇于担当教育变革的重任;我们区域性的成果也不断获得国家级认可……

    作为一名长年任教一线的教师,我眼里更多的是落实课堂教学的具体行为。很多人曾问过我一个问题:“你们的老师为什么整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工作?”是啊,没有上级三令五申的行政考核,更没有领导疾言厉色的批评指责,最好的管理就在于教育管理部门为一线教师们培厚着良好的教育生态土壤,于是老师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耕耘,一往无前地去让理想的教育落地开花结果。

    很多来自外地的参观教师说:“克拉玛依教育转型太不容易了,你们以行动证明了自己。”

    实践是自信的名片

    本次教博会首次设立“首届全国优秀教师校长教研员讲坛”,我很幸运能和全国各地的优秀同仁一起分享交流,在短暂的时间里获取了丰硕的一手资源和成果。

    正是受益于克拉玛依五年来教育转型的丰硕成果,让我们从开始的忐忑不安到最终上场时的自信满满,因为在实践的路途上,倾诉自家那些事不都是日常碎语吗?

    于是我谈到封闭研发课程的故事,在教研所老师冯祥杰的带领下,一群克拉玛依教育人为了学生的需求,随时整装待发,去参与一场日夜兼程的集体性工作,在长达五年时间里凝练出教育转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谈到情境式全课程学习的故事,教研员老师余敏为了改变孩子的学习方式,在全区推进情境教学的九年历程;谈到实证式数据化采样研究,教研员老师刘祥荣为提升克拉玛依青少年体质水平,持之以恒做了长达七年的实证研究,更加完善了体育的模块化课程;谈到了我个人五年来在教研工作上的一些转变和探索。

    教育转型让我市每一位教师、校长、教研员都成为了更好的服务者,而服务的对象就是我们的学生。教育本身是一件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所有急功近利的表现都是短视所为。

    参加如此高规格的会议,聚集了全国教育的同行,聚焦到数字化教育的领域,更汇聚了一线教师、校长、教研员的思考。只有思维碰撞才能引发深入的思考,才能有机会变革自身,影响他人。

    学习“成就机遇”思维

    在这个大家云集的平台上,我遇见了很多富有教育远大情怀、力行教育实践的人,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向往理想的教育,具备将困难化为成就机遇的思维方式。

    在圆桌论坛上,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李一诺、青岛中学执行校长秦建云等教育者展开谈论,让我感受到了教育家的魅力。

    勇于解决问题、积极开拓创新、有责任有担当、具有理想主义精神是这些人身上共同具备的素质。

    与上海教师团队的交流也令人大开眼界。

    上海代表团的工作坊很吸引人的眼球,一排排小发明、小实验,以动感的形式呈现。基于课程的创新实验室之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一本本厚厚的案例集。

    参观之前我对STEM课程非常陌生,至参观结束,才明白它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这四个学科,课程涵盖了航空航天工程、天文学、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电气工程、物理、心理学、统计学等等。上海很多学校依托机械“能动+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精心设置各类课程,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做了很多探索。

    最后我想引用众多友人创作的剧本中的台词:“我非常自豪,以主动蜕变和超越的姿态参与一场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中的我以最努力的姿态、用现实的行为追求理想的目标,今天的我拥有令自己最感动的回忆,感恩与教育转型相遇!”

    这是升华 个人能力的梦工厂

    ——市第一中学高二学部学生谢镕潞谈参展感受

感受教育魅力 展现师生风采

本版图片由市教育局提供 谢镕潞在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现场。

    谢镕潞 口述

    穿梭在七千米高空绒花般的云层中,我们踏上了去往珠海的美好旅程。

    伴着海风卷来缕缕花香,我们来到教博会开幕式的现场。站在克拉玛依的展板前,让我油然而生出一股自豪感。

    偶遇“诺奖”得主

    在开幕式中途,我偶然间遇见了正要外出的诺贝尔奖得主,我不顾一切抓住机会与他用英语交谈。

    他问及我以后想考的学校和想学的专业。我回答说想考Wharton学院,他预祝我成功。

    虽然我们的兴趣点与学习领域都没有交集,但与他交流,也可算是获得促进自己大胆交流、自信表达英语口语的练习机会。

    精彩情景剧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定就是我们的情景剧表演。从编剧到彩排的二十多天里,所有老师和导演不辞辛苦地连夜加班,每一次细节上的纠正、每一个眼神的对视、每一个手势的摆放、每一句台词都烂熟于心,与其说是背诵台词,更不如说是在回演那永不忘怀的经历。

    终于,情景剧表演开始了。我第一个上场,虽然平日里排练了无数遍,但这一次的表演,却是大相径庭。

    我带着激动的情绪冲上台,表现着痛苦不安的情绪。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无限的心酸蔓延至心头——因为我们演绎的情景就是学生们信任学校和逐渐攻克自学难题的艰辛历程啊。渐渐地,观看的人越来越多,直至整个大厅都坐满了人,最后教育局的老师们的即兴演讲将整出剧推向了高潮。

    新模式  新收获

    若说这场演出真实呈现出我们教育变革的艰难历程,那么我的表演则是在第一中学四年学习感受的真情呈现。

    我十分钟爱第一中学的自学模式,在一中,只要学有余力,就可以马不停蹄地往前学,老师们则会给予我们足够的空间和资源。

    在一中的选课走班中,我们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一定的方向感,学校开设了体育、技术、艺术多种多样的课程,数理化进行了分层,还开设了大学先修和拓展课程。为的是我们在高中就寻找自己的兴趣切入点,在喜爱的科目上多花些功夫,提前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有明确的选择和规划。

    一中除了教会我们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自主学习。记得有一次我们外出学习回来时,在机场里遇到了和我们年龄相仿的一群学生,我们同在自助办理登机牌的柜台处学习如何办理,而我们的完成效率显然比他们高出很多。

    我认为,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当具备了自学能力,便能够快速掌握技能,这种高效的思维和能力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受益良多。

    感谢克拉玛依,让我们接触到新的教育模式,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们,感谢能够在青春最美的年华与一中邂逅,今后我将会更加努力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