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微博网友爆料称,一名大学生因在华尔街英语报课背上了网贷平台十几万元的“培训贷”。此前,国家已经出台了明文规定,除了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之外,其他的一律不可以提供大学生贷款。对此,华尔街英语销售人员明确表示,“你自己去贷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有华尔街给他们做担保才OK的。”(12月2日《北京青年报》)
在“高贵”的华尔街英语培训中,死而不僵的校园贷疑似完美冲破监管的“结界”,诱使学生群体轻易背上沉重的网贷之债。高价培训与变种校园贷一拍即合,你当掮客、我来放水,学生群体这块唐僧肉依然可以“吃”得有滋有味。
为什么学习英语能让学员背上十几万的贷款?答案有两个,一是培训价格定得高处不胜寒,二是与网贷平台明里暗里做好勾兑。比如另据中国之声报道,在华尔街英语销售的推荐下,不少学员从名为“百度有钱花”的互联网信贷平台上分期贷款垫付了学费,每个月要在百度有钱花APP上还款。令人惊诧的是,销售人员称,目前在华尔街三元桥中心的学员中,有对外经贸的学生,也有北京服装学院的学生,“大多数人的贷款都批了”。
于是问题就来了——早在2017年12月27日,银监会联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一些地方“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不良贷款、校园贷欺诈问题突出,未经银行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今年9月,人民日报刊载“部分校园出现回租贷、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乱象”文章,提醒相关部门关注校园贷以“教育分期”死灰复燃的现象。于此语境之下,两重追问不言而喻:第一,华尔街英语等培训机构在拉拢学生办理校园贷的链条上,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第二,涉事网贷平台既不明示“在校大学生不能申请贷款”的金融常识,也疏于核查年轻网贷者的学生身份,牛栏关猫的操作究竟掩藏着怎样的“潜规则”?
很显然,在整治校园贷这个老大难问题上,所谓的“零容忍”还不够有威慑力,起码看起来是有点像纸老虎的。最简单的一个问题是——既然校园贷是不合法的,那么,明知学生身份而肆意放贷、抑或是疏于查核学生身份而贸然放贷,一旦发生逾期等债务纠纷,司法实践为何不能判定借贷关系的非法性、不去支持网贷公司依法追债的诉求呢?纵使这个假设有些天真,但是,在校园贷马甲频现的当下,没收不合规网贷公司的“准生证”、严惩怂恿或唆使学生贷款的任何机构或部门,这种顺藤摸瓜的工作究竟难在何处?换句话说,出事前劝学生要理性、出事后又劝学生不能不还钱、不出庭、不应诉,面对类似培训机构和网贷平台的合谋,涉世未深的孩子只能“自求多福”?
“教育分期”就是校园贷的复活技,掉进坑里、栽进圈套的不胜枚举。只是,魔高一尺的时候,如果公共治理仅仅在嘴皮子上“道高一丈”,估计很难吓唬住作奸犯科的底气和胆识。经济不景气、就业有压力,千万别让大学生们单枪匹马地继续跟变种校园贷斗智斗勇下去了。依法治理、红牌出局,这才是整治校园贷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