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博弈的三重考验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岁末年终,凛冽寒风中回顾前瞻,思考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世界经济,想到三重考验。

  第一重,增长考验。近日,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火与烟,在移动新闻中迅速传遍世界。为几毛钱的燃油税,就引发这么严重的骚乱,各方看客感到不可思议。不过,如果向事件背后挖掘会发现,这个老牌发达国家之所以出现社会问题,经济增长乏力是一个重要根源。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法国经济增长幅度只有0.3%,这个速度还不及世界经济整体增速的十分之一,可以说几乎陷于停滞。而增长停滞最糟糕的后果就是失业,目前法国失业率高达9%,年轻人失业情况尤其严峻。在巴黎及周边,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

  不工作就捣蛋。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无业青年都是不可轻视的一支社会力量。如果再加上背景复杂的移民群体,就更可能汇成一股充满暴力与戾气的大潮。如何破解增长难题,却是当今许多国家最感头痛的挑战。面对大幅下滑的支持率,几年前意气风发入主爱丽舍宫的年轻总统马克龙,目前估计一时也无法找出让经济跑起来的快捷键。

  第二重,治理考验。在宏观思考者看来,社会不安与经济增长的背后,可以看到治理的影子。今年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十周年。一年来,关于危机的回顾与反思屡见报端,但反思归反思,实际应对则是另一回事。

  2009年2月,中国香港的金融家沈联涛在印度新德里的一次演讲中说,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本质归根到底还是政治。即使是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爆发,解决方式也不可避免是政治方式。说到底,所有金融危机都是治理的危机。历史上反复出现的金融危机一再证明,金融创新不能创造永恒的繁荣,需要在企业、金融和社会层面实现良好的治理,以维持长期的稳定。

  在发达国家,尤其是所谓的老欧洲,十年前的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余波并没有真正销声匿迹。金融危机后暴露和加剧的不平等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良好解决。当失业和落魄者看不到希望,自身又找不到自救之道时,就会失控地渲泻情绪,街头闹剧就不可避免。如何能持久控制住人性中的不安与暴力天性,使人民安居乐业,考验着各国的现实治理能力。

  第三重,观念考验。理解增长与治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观念的更新。

  当前,世界经济力量和格局在加速变化,需要经济决策者和思想者及时转变观念,以新的眼光来应对变化的世界。关于世界经济合作,某种程度上,现实就是“共识”。形成共识,是一切合作的基础。而共识的形成,在于对现实变化的把握处于同一频道。道不同,不相与谋。这是中国古人的智慧。

  在经济全球化无法逆转的世界新时空里,与有共识的国家和人加强合作,推动增长,改善治理,才是理性之选。然而,即便只在经济领域,也并非所有决策者都善于改变观念。有些人不是努力寻求共识,而且刻意寻求差异。

  日前,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举行了一次记者会。在这次会议上,他提出了一些颇为雷人的观点,比如,他说,全世界都同意,中国不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是发达国家了。因为中国加入了主要的联盟,就应该遵守这些联盟的规则。

  谈到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库德洛说他把这个倡议称为“带子和吊裤带”(“Belt and Suspenders”)。他进一步解释说,这项倡议承诺,通常在欠发达国家修建基础设施,但所有都要通过债务融资,并由中国劳工来修建。然后,债务融资条款变得越来越严,那些受建国意识到他们面临债务重压,条件严苛,利率上升。然后,突然之间,中国就要求收购这些国家,以便拥有或者强迫那些国家做出无法承担的金融承诺。

  关注国际关系与经济议题的人都不难发现,库德洛言辞的偏颇谬误显而易见。突出的一点就是,他把那些欠发达国家的决策者直接当作毫无思考能力的傻瓜。国际合作从来都是两厢情愿,中国与其他寻求建设基础设施的国家,是在利益交汇点下的共识合作。这一点是由两国的契约保证。至于一些国家后来出现的政局变化,都是常理常情,合作双方共同调整即是。

  至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论,长期的真正共识有标准可循。最主要的是根据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权威国际组织的标准。例如以人均GDP计算,中国目前仍处于全球第70位左右。世界经济界通常认可的发达国家俱乐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国的很多指标还远远未能达到。

  不过,面临提前“被发达”的舆论压力,中国也不必过度担忧。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而发展的钥匙又在自己手里。外界怎么说,不必太在意。发展不等人,新形态的世界经济合作,时不我待。那些能够经受考验者终将迎来更有利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