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头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发布渐近】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全面提速的新阶段。据悉,国家发改委牵头制订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初稿已完成,目前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规划发布时间渐近。(经济参考报)
专家建议,从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推进一体化
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全面提速的新阶段。《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牵头制订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初稿已完成,目前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规划发布时间渐近。
据介绍,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目标是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对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定位,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在近日以“长三角一体化:理论与对策”为主题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9春夏研讨会上表示,长三角地区已具备部分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区域的条件。
徐匡迪表示,长三角地区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最密集的地区,包括45个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66%。长三角国土面积只占3.74%,常住人口占全国的16%,GDP占全国的23.49%,接近1/4。
“长三角也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引领区。”徐匡迪说,其中,汽车产业占到全国总量的26.23%,造船产业在全国占比30.8%,通讯产业在全国占比29.9%。
同时,长三角区域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28020.6亿元,上市公司1219家,占全国近1/3;大量的科技人才也聚集于此,211高校就有23所。
“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仍存在区域合作不够充分,改革发展不够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表示,长三角区域需要在更高的起点上深化改革,破除观念和行动上的障碍因素,释放一体化新红利。他建议从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创新、机制创新三方面入手。
科技创新一体化方面,张亚平表示,应发挥长三角地区科技体系完备优势,主动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发展新动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区域科技创新合作,推动上海与全球科创中心、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及其他城市产业创新中心的统筹发展,着力打造区域协同创新的共同体,争取早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高地。
生态文明创新一体化方面,张亚平说,长三角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应以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为前提,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长三角建设的突出位置,努力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的长三角。区域层面应坚定不移落实主体功能区划政策和制度,优化城市、农村、生态空间配置,合理应用不同地区的环境容量和资源禀赋,引导产业有序分工和布局。建立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模式,促进资源管理和环境整治的联合与协同,探索地区间上下游差异化多元化的生态机制。
机制创新一体化方面,张亚平指出,应以构建统一开放有序、透明的城市环境为目标,进一步消除市场体制、机制障碍,通过生产要素一体化示范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在长三角区域自由流动,以区域长远利益为原则,通过创新深度合作的一体化制度,率先实现区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探索合作立法机制,建立一体化政策法规环境。
相关报道>>>
徐匡迪:长三角一体化应突破体制瓶颈 建议建立先行试验区
建立长三角一体化试验区 疏解区域间利益分割
长三角一体化再进一步 “新枢纽”汾湖联动苏浙沪
范恒山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区位选址最适宜 应把握三个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