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下半场:寻找夜间消费新动力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夜间经济,被越来越多的城市重视,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而不少业内人士也将夜间经济的发展称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下半场。

  “城市消费已经从过去对空间的延展,变化为对时间的延展,其目的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而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是地方政府的城市运营能力。”世邦魏理仕成都分公司总经理邓耀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即把夜间经济看作是一种产业模式,由政府管理变为政府提供服务”。

  依靠时间延展刺激消费

  如果将早期地方政府出台的发展“夜市经济”的政策,与目前的“夜间经济”政策相比,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地方政府开始从注重灯光经济、美食经济、购物经济向旅游、文化、展览、演出等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过渡。

  对此,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邹统钎认为,夜间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自1990年初起步,经历了延长营业时间阶段、多业态的粗放经营阶段和集约化经营阶段。

  以成都为例,目前该城市在2019年新推出了六大夜间主体场景,即“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希望通过全业态的经济模式,构建完整的夜游生态圈。

  一项数据是,截至2019年6月底,成都市推出的“夜游锦江”项目,在两个月时间内,便有2000多人登船欣赏成都夜景。

  对此,邓耀华认为,夜间经济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进一步讲,如果对目前夜间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进行分类,则第一类为全国及区域中心城市,其特征为经济总量高、人口总量接近或突破1000万,“这些城市的关键属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消费者渴望获得更多的消费场景”。

  第二类则为旅游热点城市,或建立在旅游景区周边的城市,“这些城市为外来游客大量聚集,自身有较为强烈的消费意愿”。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地方政府开始主动出台政策,培育和营造夜间消费的城市依然为第一类。其中的因素,邓耀华认为“一种新的消费场景的产生,或来自对空间的延展,或对时间的延展”。

  具体而言,空间的延展代表城市中可提供消费的场所持续增长。如截至2018年末,上海市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已达256家,较2017年增加了31家,其中,商场商业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从2017年的53家增长至63家。而成都市的“核心商圈”依然集中于市中心的同时,在城市新开发区域,则在近两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次级商圈”。

  “但空间延展到一定阶段是有边界的,城市不可能无限扩张。”邓耀华说,“因此这些城市转而从时间维度去挖掘潜在的消费力,即以营业时间的延长,去换取更多的客流量,这是夜间经济开始发展的客观因素。”

  但夜间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地理边界限制?24小时便利店的数量或可以反映目前夜间经济活跃度的分布。

  今年5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该报告称,由于中国南北跨度较大,受气候、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区域性特点较为明显,南北方24小时便利店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南方地区城市的24小时便利店比例普遍高于北方地区。

  如在“24小时便利店占比”的统计中,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以华南城市为主,仅上海和合肥为华东城市,而华北城市无一上榜。

  “气候因素确实是影响夜间经济活跃度的关键。”邓耀华说,“即发展夜间经济所需要重视的出行便利化和体验舒适度。”

  而邹统钎的研究发现,在夜间经济消费上,我国城市居民消费夜间强于白天,东部远强于西部。夜间经济消费存在“胡焕庸线”,东西差异明显,夜间消费绝大多数集中在哈尔滨—北京—成都—腾冲一线以东,北京与东南沿海最活跃。

  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夜间经济发展

  邓耀华认为,与气候相比,政府对城市运营的能力,则是夜间经济发展的关键。

  第一是出行的便利化。“消费者的日间出行,公共交通工具在其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而夜间出行,则更多是依赖于公共交通以外的方式来实现,如网约车、出租车等。”他表示,“因此我建议地方政府可通过出行数据的分析,在夜间经济活跃的区域,通过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以及运营时间的方式,为消费者的出现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务,此外,夜间消费场所,或许并非日间的主要人流聚集区。则政府亦需要考虑这些区域的停车问题,通过进行合理的占道停车规划,满足夜间大量私家车在某一区域停留的问题。”

  “即我们鼓励消费,也应当让出行无忧。”邓耀华说,“此外发展夜间经济,亦应当避免成为‘扰民经济’,政府在提供丰富的夜间活动场景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城市管理的服务,使得天明后的城市依然是一个干净的城市。”

  “夜间经济自古有之,但与过去相比,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城市出台各类政策扶持这一经济类型发展,这是注意到了夜间经济具备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能力,因而当做一个产业来研究。”邓耀华说,“一旦成为一个产业,则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则从过去的管理为主,变为服务为主。”

  如济南市城管局出台的措施中,包括延长公共卫生间服务时间,将夜生活集聚区及摆卖区域周边的公共卫生间纳入延时开放服务范围;调整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的收运频次,确保垃圾收运及时,以及调整道路洒水冲刷模式,将夜生活集聚区机动车道夜间洒水时间延后至夜市结束半小时后进行,减少对商户市民的影响等多方面。

  而兰州市日前亦下发通知,要求放宽夜间“外摆位”管制,优化街面停车位管理、夜间临时停车等具体措施。充分考虑夜间消防特点,完善水电气供给、污水收集排放、餐饮油烟处理、垃圾分类处理等配套设施。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陈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夜间经济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形态,同时成为了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形态。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原来的城市管理部门,包括工商、交管必然会进行服务的转变。”陈光表示,“政府的完整职能表现为五个方面,即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而夜间经济的发展,事实上是有赖于政府如何合理的去实施上述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