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如何点亮城市夜色?
夜幕降临,游人在青岛奥帆中心游玩。新华社发
【经济界面】
夜色之下,城市灯火璀璨。繁华的步行街,来来往往的人群毫无倦意;夜场的影院和剧场,观众们兴致高昂;酒吧聚会,朋友聚餐……随着人们夜生活的日渐丰富,火热的“夜间经济”开始释放它巨大的潜能。
当前,我国夜间经济正在崛起,方兴未艾,各地纷纷抓住契机,推出鼓励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促进城市消费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突出城市文化特色,提高城市配套管理水平,创新丰富多元的夜间经济业态,成为一道道值得思考的“命题”。
1.丰富的“夜生活”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今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已经渐渐远去,夜晚的购物、餐饮、旅游、休闲娱乐、文化消费等构成了繁荣生长的夜间经济。
年轻群体生活方式的变革使其成为夜间消费的“主力军”。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研究数据显示,“80后”“90后”在夜间旅游消费中的占比分别达到40.0%、19.8%。对年轻人来说,一天忙碌的工作之后,夜晚是消解压力、放松休闲的最佳时机——热映电影的午夜场常常格外火爆;音乐剧、剧场演出大多安排在夜晚上演;越来越多的夜宵需求让不少餐饮店作出了营业时间调整;主题乐园纷纷开启夜场,将娱乐活动延伸到夜晚……这些生活方式的变化,让夜晚成为拉动经济消费的“黄金时期”。
据统计,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夜间消费的比重早已占到全天消费的50%以上。商务部相关报告显示,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晚上18-22时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这一情况在24小时全天候营业的电商平台上表现更为明显,来自乐信旗下分期乐商城数据显示,该平台夜间即晩上7点至次日凌晨6点的下单金额占全天下单额的36%,订单主要集中在晚7点至11点,但即便是凌晨5点交易最低峰时也有0.3%的用户在下单,而且夜间时段的平均客单价格要比白天高出三成左右。
“深夜食堂”的兴起形成了城市夜晚的一道风景,特色餐区的商户们营业到深夜,满足人们吃夜宵、夜间聚会的餐饮消费需求。酒吧、KTV、俱乐部等以夜间活动为主要业务的场所也蓬勃发展,成为更具社交属性的休闲娱乐方式。游客也在白天旅游之余,纷纷开启了“夜间活动”——走上水滨的景观步道,感受城市的生活文化;登上地标性建筑,欣赏城市的夜景灯光;来到文化街、步行街,感受当地的特色美食。
针对游客们的“夜游”需求,越来越多夜游项目被推出。北京古北水镇的星空夏季活动、上海的夜游黄浦江、重庆两江夜游、西安的“大唐不夜城”、西双版纳的“澜沧江湄公河之夜”都格外火爆。近年来广受好评的山水实景演出项目将实景与灯光完美融合,成为游客夜晚活动的佳选。2018年,驴妈妈带有“夜游”标签产品的订单数同比增长9.0%。
夜间经济正成为衡量城市活力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指出,人们夜晚的消费热情高涨,有助于扩大内需,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同时,夜间经济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带动了相关行业的成长,促使城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交通、公共服务。
2.让夜间经济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
夜间经济也是一座城市生活文化的窗口。北京的三里屯、上海的新天地、南京的秦淮河、成都的春熙路……这些地方繁华热闹的夜晚已然成为一座城市的亮丽名片。无论是灯火辉煌的“夜上海”,独具古典风情的秦淮河,还是韵味十足的天津曲艺,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夜生活让人们领略到不一样的城市魅力。
然而,走过多个城市的人们会发现,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夜间经济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很多城市都有夜市,但大多都是卖相似的小吃和纪念品,业态相似,存在同质化发展的问题。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发展夜间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如天津的相声曲艺文化、苏州的评弹文化等。夜间经济要与城市历史文化深度融合,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打造城市特色品牌,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夜生活。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对游客夜游体验需求的调查中,文化节市活动、文化场所参观等活动占比位居前列,这也说明夜间经济在提升特色文化优势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
目前,不少城市正在为提升夜间经济文化内涵、塑造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夜间体验项目进行探索。在哈尔滨,五彩的冰灯让夜间冰雪旅游项目成为城市招牌;广州结合自身的夜茶文化,推动了夜间休闲餐饮的发展;在海河之滨的天津,“夜游海河”“夜赏津曲”“夜购津货”等多元化夜间消费品牌日渐火爆;在成都,夜游武侯祠、金沙太阳节、夜游草堂等活动将历史文化和生活文化结合起来;济南市则以“老街巷”为吸引元素,发展夜间曲艺演出、文化博物馆、非遗传承人工作坊等“打卡”景点。
更多夜间经济的丰富业态正扑面而来:深夜影院、深夜剧场、深夜书店,以及音乐俱乐部、美术馆、博物馆的夜间场等,可以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如北京、长沙、杭州等地推出的“夜宿博物馆”活动,将夏令营和亲子游结合,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夜晚灯火通明的三联韬奋书店,也成为一个现象级的“城市风景”。发展夜跑、健身、竞技等项目,可以引导居民走出家门参加体育活动,西安的城墙周边夜跑已成为大量夜跑爱好者“热身”的最佳选择。
3.做强做优离不开规范化发展
尽管部分城市的夜间经济发展已经颇有特色,但总体上,我国夜间经济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不断生长的旺盛需求,大多数地区尚不具备发展夜间经济的条件和能力,消费场景相对匮乏,夜间经济业态并不丰富。
“目前我国城市夜间经济多以餐饮、购物为主,企业相关投资、产品和服务供给数量等仍较白天有很大差距,需要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戴斌指出。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认为,我国夜间消费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逐渐由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
近年来,看到夜间经济的巨大潜力,各地纷纷推出支持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2017年年底以来,先后有南京、天津、上海、济南等城市发布了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积极布局城市发展夜间经济功能区域,促进多种消费业态发展,同时也推出了环境改造、亮化工程、增加休闲配套、加强公共服务配套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