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18日電 (栗翹楚)消費是生產的目的,貫穿國民經濟循環的全過程,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對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來,各地居民外出急劇減少,消費市場受到較大沖擊。當下,隨著我國初步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消費市場有何變化?
“我國的消費展現出強大的韌性、活力和新的增長點。新型消費和升級消費不斷拓展,無接觸配送、無人零售、直播零售等消費新模式、新方式快速發展。”在今天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王斌給出了答案。
接下來,隨著國家和地方出台一系列的促進消費回補釋放的政策逐步落地見效,我國后期消費會逐步恢復。
促進消費回補 壯大新型消費和升級消費
王斌介紹,商務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統籌防疫保供、流通發展和消費促進工作,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千方百計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壯大新型消費和升級消費,為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做出貢獻。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商務部將重點在七個方面發力。
加力企業復工營業。指導督促疫情風險低、復工進度慢的地區抓緊組織商貿流通企業開門營業,盡快恢復市場正常的經營水平,將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擴大重點商品消費。進一步研提促進汽車、家具、家電等重點商品消費的政策措施,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支持引導各地制定獎補政策,鼓勵企業開展電子產品以舊換新。
壯大服務消費。引導餐飲、家政等生活服務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積極下沉社區,創新服務模式,為社區居民提供安全的生活服務。促進家政行業提質擴容,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推動員工制企業發展,擴大供給規模,提升供給質量。
促進城市消費。加快推出一批全國示范步行街,啟動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指導步行街分類防控因街施策,抓緊組織商戶開業復市,盡快吸聚人氣,重振街市繁榮。完善便民消費網絡,優化便利店、菜市場布局,打造社區的便民商圈。
提升鄉村消費。推進電商進農村,擴大覆蓋面,完善末端的銷售網絡,健全農產品流通的骨干網絡,構建新型的農產品供應鏈條,抓好電商和產業扶貧,引導農產品流通企業與貧困地區開展長期穩定的產銷合作。
培育新型消費。支持電商平台創新服務模式,鼓勵實體零售業數字化轉型,推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促進消費的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的普及應用。支持中心城市做強首店經濟和首發經濟,促進小店經濟的發展。
創新消費促進平台。指導各地分區分級、分類分時開展消費促進月、防疫保供網上行、雲上購物節等活動,做大雙品購物節,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和企業在公正公開的前提下,面向特定的群體、特定的商品、特定的領域推出各類消費券、購物券,促進消費回流和人氣回升。
社區經濟“風生水起” 社區商業成消費升級重點
社區商業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區商業的發展,2019年出台的國辦發42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優化社區的便民服務設施。
王斌介紹,商務部連續兩年將社區商業發展列為消費升級行動計劃推動的重點內容。各級商務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社區商業發展。
一是加快推動社區便利店的發展。2019年底商務部會同13個部門聯合印發了指導意見,部署指導各地優化便利店的網點布局,大力推進便利店品牌化建設。2019年,大型連鎖便利店新開業的門店超過1.2萬家。與此同時,各地出台了一攬子政策措施支持社區便利店建設,比如北京提供財政資金支持,部署用三年時間建成連鎖便利店6400個,實現社區的全覆蓋。
二是支持社區菜市場的建設改造。中央和地方財政積極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推進菜市場、農貿市場、社區菜店等農產品零售終端的建設改造,提升建設管理的標准化、規范化水平。2019年各地建設改造的標准化菜市場140多個,有效改善了城鄉居民消費環境。
三是促進社區生活服務業的發展。積極推進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的建設,整合餐飲、洗染、美容美發、家政、培訓、快遞、維修等消費服務功能。2019年,全國已建成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200多個,推動傳統的中小型百貨商場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轉型,向集超市、餐飲、教育、培訓、娛樂、文體、健康等為一體的鄰裡型社區服務中心轉變,構建便民服務消費圈。
四是創新社區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各地積極推廣自助結算、掃碼支付等智能技術進行便利店的數字化改造,整合實體便利店與線上資源,開展全渠道的經營,強化互聯網+便利店建設,探索推行社區體驗式電商、社區無人零售、無接觸配送等新模式的發展,涌現出一大批促進社區消費的創新模式。疫情期間,武漢實行社區封閉升級管理以后,保供電商平台的數量由11家增加到40多家,為滿足社區居民消費需求發揮了重大作用。
線上直播帶貨 各方協力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
疫情發生以后,前一階段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地區集中出現了蔬菜、水果、禽類、水產等鮮活農產品滯銷的現象。
“這一階段以來,通過各方面的努力,總體來看,除湖北以外,近期全國大部分地區的農產品滯銷問題已經得到明顯緩解。”王斌表示,商務部主攻以下四項工作。
一是促進產銷對接。商務部發揮農產品滯銷信息線上收集發布平台的作用,動員農產品批發市場、商超等各類流通主體與農產品滯銷地區直接對接,拓寬銷售渠道。截至3月17日平台累計收集發布農產品滯銷信息5000余條,撮合銷售滯銷農產品3萬余噸,其中貧困地區的農產品7000余噸。
二是拓寬銷售渠道。各大電商平台通過集中採購、直播銷售、開辟綠色通道等措施助力農產品銷售,阿裡實施的“愛心助農計劃”幫助農戶賣掉農產品超過3萬噸﹔京東和14個原產地達成了1萬噸的滯銷農產品包銷合作﹔拼多多的“市長縣長直播間”獲得了訂單17萬份,銷售農產品超過100萬斤。
三是出台扶持政策。引導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採取減免費用、設立專區等方式擴大滯銷農產品的銷售,一些地區出台運輸補貼、收儲補貼政策,解決滯銷問題。比如廣西對採購砂糖橘的商戶給予運費補貼,截至目前滯銷的砂糖橘已經銷售了500多萬噸,超過了90%。
四是暢通物流運輸。針對前期局部地區限行設卡阻滯農產品運輸的情況,我們加強和交通運輸部、公安部等部門的橫向協作,與有關地方政府直接溝通協調,及時解決農產品“出村進城”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打通農產品的物流運輸通道,促進貨暢其流。
“總體來看,疫情對消費短期的影響較大,中期趨於平緩。疫情期間,全國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充足,疫情使我國市場和流通經受了一場嚴峻的大考,疫情不會改變我國消費長期穩定和持續升級的發展趨勢。”王斌說。
(責編:栗翹楚、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