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暖路上,促消费“大红包”来了
【经济界面】
经历了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们更加珍惜人间烟火气的美好。在两个多月消费以口罩和生活必需品为主的“宅经济”后,多姿多彩的“买买买”渴望和冲动正在很多人的心中快速生长。3月30日,时隔67天,武汉国际广场、楚河汉街等商业场所恢复营业,久违的城市生活正逐步回到正轨。释放被抑制、冻结的消费,培育壮大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进而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压舱石”的作用,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1.产供销齐发力,激活汽车等大宗消费潜能
“我必须买一辆自己的汽车。”“家里需要再添一辆车了。”“我想换辆更好的私家车。”……疫情让人们对出行安全空间变得格外在意和关注,各地也纷纷“砸”出促进汽车消费的“大红包”。在经历两年的低迷后,汽车市场有望迎来一波大行情。
为促进汽车消费,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一是将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二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三是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
3月30日,《北京市进一步促进高排放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方案(2020-2021年)》正式出台,从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报废或转出本市的高排放老旧机动车可享受政府补助,每辆车最高补贴2.2万元。
“这是车市的好消息。”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当下主流家用消费品基本普及,住房普及率也达到较高水平。疫情导致社会消费受到严重冲击,汽车是家庭消费的明显短板,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汽车消费。
据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自2月19日到3月30日,我国汽车行业企业整体开工率已由60%左右提升到97%,员工复岗率由50%左右提高到82%,总体达产率已经与去年同期水平相当。但是,汽车行业目前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问题。数据显示,疫情在短期内对汽车消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停工停产使各大车企生产活动不能如期开展,1月和2月的产量明显受到影响。同时消费者足不出户及4S店的关门停业,使得汽车销量严重下滑。据乘联会统计,2月份前三周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89%,预计3月份整体车市将同比下降超36%。
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有利于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目前一些地方陆续出台了汽车更新补贴、新车购置、增加限购号牌指标、开展汽车促销活动等措施。广州佛山市已率先出台了相关购车补贴政策,对于消费者购买新车予以2000元的现金补贴;对于旧车售卖或报废给予3000元的补助,以此推动汽车更新换代。广州市也出台相关政策,提高旧车报废补贴,同时也在研究放宽摇号和竞标政策,以此来刺激消费者购买汽车。
“促进汽车消费需要从汽车全生命周期着眼,要在生产、流通、消费三端发力。”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指出,汽车产业链条长,设计开发、生产周期长,涉及面广,参与方多,促进汽车消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要统筹兼顾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交通出行三方面要求,协调各方形成有针对性、可行性、综合性的政策措施。
2.“智能+”消费火热,在防疫中催生新型消费
3月19日至3月31日,一场汽车云展在安徽省举办。展览搭建网上汽车展馆,采用线上线下互动的销售方式,让消费者云端赏车、云端购车。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线下消费在过去几个月受到巨大冲击。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种新消费场景正在“云端”火热进行。
随着疫情期间线上和云上经济的发展,宅经济、无接触经济及快递等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各行各业正在加快复工复产,经济运行逐步回归正轨,人民生活也将逐步恢复正常,消费需求将得到有效释放。“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在这次疫情中展示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预计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有望突破10万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有关负责人指出。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1-2月份商品和服务消费大幅下降。但疫情影响是短期的和外在性的,消费市场长期平稳增长的基础仍然存在,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的内在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1至2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5.2万亿元,规模体量仍相当可观。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实现逆势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产量增长都超过100%,新兴动能成长势头没有改变。
为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零售及餐饮企业积极开拓线上业务,加快发展互联网销售、外卖送餐等无接触服务。“从供给方式看,新冠肺炎疫情在客观上促进了部分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蔺涛表示,由于在线消费对到店消费的替代率提高,市场主体为适应市场变化,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意愿增强,客观上推进了我国消费品市场转型升级和供给结构优化的步伐。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19条具体举措着力打通消费领域的“堵点”“痛点”,破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明确提出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蕴指出,适应现阶段智能、在线消费的发展趋势,在推动消费扩容提质的同时,更好地引领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近年来,随着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的不断完善、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日益提高以及网购用户数量的持续增多,我国网络零售规模稳步扩大,对零售市场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随着传统商业线上线下融合进一步加速,未来依托社交电商等平台的新型消费将迎来较大增长空间,消费潜力将持续释放。”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
3.出台“真金白银”举措,促进消费复苏扩容提质
不断出台“真金白银”的举措,越来越多的地方领导干部或是带头“下馆子”消费,或是直播带货介绍地方产品,积极寻找防疫和复业的平衡点,创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疫情带来的消费阴霾正逐渐散去,助力复工复产复业,提振消费信心,各地政府为提振消费也是各出实招。
3月27日上午,杭州消费券推出,杭州所有线下门店消费迅速回升。截至3月29日下午4点,三天不到的时间杭州市政府共兑付消费券补贴2983万元,强势带动杭州市场消费4.53亿元。
从3月23日起,青岛开展为期100天的万店促销活动,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加快刺激恢复正常消费。活动围绕购物、餐饮、文化、旅游、住宿、房地产、体育健身、青岛制造、汽车销售、农业观光十大活动板块,在全消费领域同时开展。
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加速复工复产中,人们的生活正在恢复常态化,更多动力孕育着新的消费力量。
“居民消费需求只是暂时被抑制,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并未消失,短期波动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蔺涛指出,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大、潜力足、韧性强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消费市场长期稳定增长和加快转型升级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后期随着疫情因素消除,抑制性消费逐步释放以及市场供给结构持续优化,我国消费市场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实施意见》从市场供给、消费升级、消费网络、消费生态、消费能力、消费环境等六个方面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在大力优化国内市场供给、重点推进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着力建设城乡融合消费网络、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全面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19条举措从供需两端发力,既有能够对促进消费起到立竿见影作用的“硬招实招”,也有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的“长远之计”。
长期来看,作为经济头驾马车,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消费者改善生活品质、提升消费的品质需求没有改变。随着消费回暖,在疫后供需失衡的格局下,很多消费品的价格也开始具有吸引力。围绕消费升级,消费金融的不同场景化产品应运而生。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银保监会将根据实际情况,更好地通过消费信贷支持新型消费和消费复苏。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消费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疫情过后存在较为强烈的消费回补需求,消费发力对年内稳增长的支撑作用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3月开始商品消费将会反弹,5月之后旅游等服务消费有望出现快速增长。
(本报记者 张 翼)
●微调查
#疫情之后你最想出门买些啥#
近日,山东青岛一家咖啡店推出5升装“奶茶桶”,销量火爆。有消费者表示,疫情期间格外想喝奶茶,现在终于能喝过瘾了。疫情来袭后,人们宅在家,到商场购物、去店里吃火锅、去电影院看电影、到景区旅游等消费需求被压抑许久。随着复工复产逐步推进,消费也开始慢慢恢复。疫情过后,你最想买些啥?来聊聊吧。
@卤味榛子酱:我要约上朋友聚个会,一块儿出去玩,逛商场买衣服吃烧烤吃火锅……
@戴草帽的文字匠:钱包蠢蠢欲动,想消费的内容太多了,吃喝玩乐一个都不能少。去旅游欣赏祖国大好河山,下馆子吃各种好吃的,购物买衣服等等吧。希望赶紧付诸实践。
@jglj65660:全家体检,然后给家人买保险和保健品。
@为生活添动力:我好想买辆车。经此疫情,深深地体会到有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是多么重要。
@江科19本英语四班:美食走起,哈哈。
@x烧烧君x:疫情过去最想买张机票到处走走转转,几个月都在家里待着,好想出去看看。
@唯物种花兔在线制作油焖大虾:想吃周黑鸭和热干面,尤其想吃武汉的三鲜豆皮。
@孤独星球漫游记:在家从冬天宅到春天,每天都在专注于长肉,可能等可以出门逛街购物的时候,最需要买的就是运动装备了……
@我说我是张小二:啥也不想买,想赶紧回去上班,疫情造成制造业萎缩,先把工作保住。
@泡泡:想游山玩水,去大好河山赏尽美景的同时边逛边吃,一定要和家人在一起,享受每一刻美好时光。
(姚亚奇整理)
[责任编辑:杨凡、于国奇]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