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厦门市最新认定的一批厦门市海洋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名单出炉,这9家企业全部从事以海洋生物制药制品、海洋生物种业(含水产苗种)、海洋装备制造等为主业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因海而生,向海图强,厦门是著名的海上花园城市,拥有海域面积355平方公里、海岸线194公里、海洋生物近2000种。厦门市海洋发展局深耕蓝色海洋,强化政策引导,扎实开展各项海洋渔业发展工作。如今,厦门沿海生态环境优美,海洋经济也已成为厦门经济全面提速的重要引擎。
“海上森林”不断改善海上生态
空中,一只只水生鸟类展翅飞翔;水中,各类鱼儿嬉戏游玩;退潮时,招潮蟹不时钻出洞来……在翔安区火炬大桥两侧,昔日杂乱无章的淤泥滩地焕然一新,长成郁郁葱葱的海上树林。这里便是厦门市第一个以红树林为主题、福建省面积最大的人工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
位于同安湾核心地带,总规划面积404万平方米,依托滨海区域景观的优势,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在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计划增设旅游休闲设施。2012年,项目一期顺利完工,种植红树林42.8万平方米,包含秋茄、桐花树、木榄、白骨壤、无瓣海桑等品种,目前长势良好。厦门大学生物环境本底调查显示,相比生态修复前,一期红树林生态修复区内鱼类、贝类和虾蟹类的物种数提高2.4倍、生物量提高3.6倍、个体数提高3.3倍。
作为国家蓝色海湾整治项目之一,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二期还将种植红树林36万平方米,两期项目加上此前已有的红树林试验林,红树林种植面积可达85万平方米。
目前,厦门湾红树林分布在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和翔安5个区的27个点,总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已成“城市绿肺”。
随着复种红树林等措施的不断推进,厦门海域的自然生态链条逐渐恢复,白海豚、文昌鱼等珍稀濒危物种都有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如今,白海豚已经成为厦门的象征,厦门也是国内唯一能在主城区看见白海豚的城市。
“一站式”服务提升海洋创新能力
位于翔安区的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是全国首个海洋领域双创基地。几年时间,这里孵化了一批涉海创业创新团队,为他们追逐海洋梦保驾护航。
如何书写“大海的文章”?厦门的“海洋人”坚信,提升城市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才是打开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门的钥匙。厦门正充分发挥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的产业集聚和孵化作用,去年新增孵化区企业11个,目前已累计入驻37个项目,还有一批院士工作站正在建设中,去年获评福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
今年5月,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召开专题会,同时迎来第九批新入驻的4家企业。采用先租后建的形式,双创基地为涉海创业创新团队和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拎包入住”式服务平台。在这里,企业可以获得政策辅导、培训讲座、创业导师、资本对接、投融资、参展宣传等“一站式”服务,同时配套海洋专项资金、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海洋创投基金、海洋助保贷等政策扶持及火炬高新区相关优惠政策。
据了解,为了帮助海洋科技初创企业发展壮大,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既提供平台,也提供资金,进一步建立健全海洋公共服务平台共享机制,建成22个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海洋资源、信息、设备共享。海洋金融创新服务顺利推进,目前累计项目投资2100万元。“海洋助保贷”已累计向海洋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97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
强化招商加快对外交流脚步
历史悠久的高崎渔港将依托市场和渔港,发展成为一座综合性的休闲旅游服务渔港。根据规划,高崎渔港首先将扩大市场规模,在原有渔业批发市场内融入体验式消费空间,引入上下游商户、培育新物流、新零售业态,完善渔业批发全产业链,并合理安排生产、休闲功能分区,布局不同类型的码头和岸线。其次是增加休闲渔业体验,除了植入休闲旅游、娱乐商业、文化教育等功能外,再进一步丰富岸线空间,新增游人休闲和活动场所。
以高崎渔港为代表,在好项目、大项目的带动下,厦门市渔业转型不断传来捷报。海洋渔业招商引资方面,包括正大集团、中船重工、宁波海上鲜等11个项目已注册落地。起步较晚的远洋渔业等行业弯道超车屡创佳绩,厦门市渔业有力增长。去年,全市水产品总量7.46万吨,同比增长8.66%,高出全市农林牧渔增幅8.65个百分点,增幅居福建省前列。
经过多年培育,厦门国际海洋周已经发展成为权威发布国家海洋政策、开展海洋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加快海洋对外交往脚步的一大平台。在此基础上,厦门加快海洋对外交往的脚步,深化与世界各海洋国家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据介绍,去年,厦门成功召开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PNLG)年会,来自9个国家33个城市的12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厦门市人民政府被东亚海域环境管理区域项目组织(PEMSEA)授予“PEMSEA领导力奖”。厦门还举办多场针对东盟和发展中国家的海洋产业交流对接会,推进厦门市与东盟国家的海洋产业交流。
(记者 马跃华 通讯员 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