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当得利,你禁得住诱惑吗?-评论-齐鲁晚报网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背景:据梨视频报道,2月21日,深圳福田区一家便利店店员卷款逃跑,导致超市4小时无人值守。在此期间,顾客无一逃单,甚至有顾客自己扫描商品再付款。老板说,店员的行为让我寒心,顾客们的做法令我很暖心!

新京报发表熊志的观点:这场短暂的“人性测试”,始于贪婪,终于自律。便利店老板得以止损,他说“顾客们做的令我很暖心”,实际上被暖到的不只是他,还有无数网友。在习惯了道德滑坡的社会语境里,顾客无一逃单,没有“拿完商品就走”那样有话题性。的确,人性本身是复杂的,占便宜的心态,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行为结果,高速公路翻倒的货车,曾提供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场景。所以说,纯粹谈论人性善恶,并没有意义。道德基于自律,外在的规制则有助于激发自律。这种规制依托于公共舆论,以及技术上的监督惩戒机制。“大庭广众”四个字,隐含了一种道德和良知上的约束感。即便是在便利店内,趁机拿走商品,公众看不到,但悬置在头顶的摄像头,也明确地宣示了惩戒机制的存在。技术有时能让人心向善,并把自律固定成人们的习惯。十年前,公交车售票员还是标配,但如今的十八线小城,大多也都换自动投币了。同样,共享单车、汽车、雨伞的风靡,以及办公室无人货架的推出,在以前都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但如今都做到了。不能说,今天的人比昨天的更善良,更不爱贪小便宜,而是监控技术、信用机制等规制系统的完善,在提高背德风险的同时,释放了技术上的红利。这个红利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比如,同样有监控,那个店员便选择了铤而走险,卷款逃跑。在他心中,钱财的诱惑便盖过了技术的威慑。不过,也不用悲观,就像这4个小时的监控录像显示的,自律的人性,总会慢慢给你带来意外的暖心惊喜。这个便利店,不正是一家解忧杂货店吗?

小蒋随想:说说去年我家的三个“趣闻”。一是去某酒店住宿,离店结账时收银员少收了1000块钱,当时母亲感觉不对,和我核对后返回收银台,主动又交了1000元。客服面露感激之色,同时摆手望我们别声张,想来她怕由此被问责。二是父亲去邮局取汇款,取款金额是900元,结果邮局工作人员竟给了9000元!父亲拿到厚厚一沓钱,没数便知给多了,退给那个工作人员8100块,对方的表情你可以想象。还有更出奇的,父亲要出国旅行去银行换外汇,没想到刚回家不久,银行工作人员就登门“拜访”,不好意思地说,给父亲换外汇时,竟然没从他的银行卡里把相应的人民币扣除!银行工作人员带来小礼物道歉,希望父亲随他们再去银行“办理”。正吃饭的父亲二话没说,放下碗筷就去了……三件事中,不同的客服人员都犯了没算清楚账的“低级错误”,转而想想金融机构规定“钱款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你会不会觉得吊诡?我无意自夸什么,只是觉得,收银员看上去都挺年轻,若他们(她们)因为少收了钱或多付了钱被惩处,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当然,他们的业务水平与责任心必须提高,但愿他们(她们)长记性。此外,若拿了不该拿的钱、少给了应付的钱,你的心里不会坦然。有正当职业、过着平静生活的你,应该明白不能因这种事陷入纠纷。我想,类似的事情肯定不止发生在我家,做出与我们相似选择的人不会是个别。回到便利店一事,那三位等了很久都没见到有人收钱、主动把商品放回原处的小朋友;那名戴眼镜、自己扫描价格并付款的男顾客,想来都不是因为“担心”店里有摄像头,更大的可能是受心中的是非观驱使,是做人(哪怕是孩子)有底线。社会上也有少数行为不轨的人,如本例中监守自盗的店员。但我们不能因为有灰暗的存在,而忽略更多时候的阳光。更希望,假如善良的人们遭遇不公,有关机构的工作人员别摆出一副“爱谁谁”的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