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24日迎来总统与议会“二合一”大选。截至本报发稿时的初步计票结果显示,埃尔多安及其领导的正义与发展党分别在两项选举中领先。这次选举标志着土耳其政治迎来“百年变局”,可谓意义非凡。
首先,这是土耳其经历近百年的议会制后首次迈入总统制的大选。去年4月,土耳其有关总统制的修宪公投获得通过。但受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不佳、里拉贬值以及选举政治的“钟摆效应”影响,普通选民对究竟谁更适合担任总统存在严重分歧。不管此次总统大选花落谁家,土耳其政治发展已进入分水岭。掌握实权的总理职位将被取消,总统作为三军统帅和国家元首,权力将进一步集中,包括任命副总统和部长、兼任党魁、解散议会、制定预算、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等。
其次,这次总统大选决定了土耳其未来集权还是分权的改革方向。当前选举最值得关注的两位竞争者是:来自正义与发展党的候选人埃尔多安和来自共和人民党的穆哈雷姆·因杰。埃尔多安强调,当前土耳其面临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恐怖主义和“居伦运动”,以及应对经济下滑和叙利亚乱局等多重挑战,正发党和埃尔多安本人长期执政,经验丰富,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下统筹各种资源,带领土耳其人民走出困境。而穆哈雷姆·因杰则指责埃尔多安及其正发党长期执政,导致利益集团固化,引发民主与自由的倒退,动摇了土耳其世俗化的立国根基。因此,土耳其必须重回权力制衡的民主化道路。此次选举,无疑是集权和分权之间的路线之争。
最后,土耳其大选还将决定右翼政党联盟和中左翼政党联盟的前途。此次大选,正发党、民族行动党和幸福党等右翼政党形成“人民联盟”;共和人民党、人民民主党和好党等中左翼政党形成“全国联盟”。前者属于保守主义阵营,后者属于世俗主义阵营。两大集团的形成进一步导致议会政治的“极化”。不管选举结果如何,埃尔多安领导下的正发党在议会长达16年的一超独霸地位恐将受到挑战,土耳其议会从“一超多强”到“两极争霸”的格局或将浮出水面。
土耳其总统和议会“二合一”选举将对其内政和外交产生深远影响。第一,土耳其大选将考验军队在土耳其政治中的地位。自1923年独立建国以来,土耳其长期走“文官执政、军人护国”的道路,军队成为土耳其政党政治的稳定器。2016年7月土耳其发生未遂政变后,埃尔多安领导下的土耳其政府对军队高层进行大规模人事调整,执政党高层与军队结成政治联盟。未来土耳其军队是否回归价值中立,还是在各大政党之间选边站,都将取决于此次大选。
第二,经济议题的政治化。埃尔多安能带领正发党长期执政,原因之一是土耳其经济一度取得快速增长,成为中东乃至地中海地区的佼佼者。埃尔多安甚至制定雄心勃勃的“2023”百年目标,即到土耳其共和国建国一百周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将跻身世界前十强。目前来看,实现难度较大,加上近年来土耳其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增多,经济增长乏力,经济问题在未来或成为土耳其政党竞争的主要议题。埃尔多安提前17个月举行大选,主要是因经济下滑这一隐忧。中产阶层和青年群体将成为此次大选的重要“票仓”。如果埃尔多安继续执政,其经济政策将更具延续性,而新的执政者一旦成为“黑天鹅”而意外胜出,或将对经济政策进行大幅度调整。
第三,土耳其将面临“新奥斯曼主义”还是“大西洋主义”的抉择。2002年正发党执政以来,埃尔多安提出“新奥斯曼主义”,与欧美大国拉开距离,执行“向东看”政策,越境打击库尔德分裂势力,在叙利亚北部阿夫林和曼比季等地区建立缓冲地带;关注巴以问题,与俄罗斯和伊朗形成“阿斯塔纳”和谈机制,在卡塔尔、索马里和苏丹建立军事基地,以扩大在西亚和非洲等传统地区的影响力。共和人民党候选人穆哈雷姆·因杰在中左翼势力的支持下,一旦赢得大选,很可能会选择修复与欧美的关系,甚至不排除重新“向西看”,与美国和欧洲大国的关系将被放在外交首位。
总之,在经过近百年的议会制后,土耳其即将迎来总统制,右翼与中左翼、保守主义与世俗主义、集权与分权的较量将从幕后走到台前。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总统制国家,土耳其政治模式究竟向何方向发展?正发党一党独大的局面是否会被打破?未来政府究竟会“向东看”还是“向西看”?土耳其将再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