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习主席亲自揭牌的经贸合作区,现在怎么样了?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新华社1月21日电(记者李鲲 李碧念 邹多为)从埃及首都开罗向东驱车120公里,穿过漫漫戈壁,来到红海岸边。远远望去,“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中英文标牌矗立在柏油路中央,格外醒目。

  红海之滨,荒漠之上,一座产业新城生机勃勃。

  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习近平主席亲自关心的项目。2016年1月21日,习主席访埃期间,与埃及总统塞西共同为合作区二期揭牌。

  3年过去,项目进展得怎么样?“第一报道”实地探访,带来最一手、最新鲜的报道。

  繁忙景象

  这是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二期入口处。施工车辆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

3年前习主席亲自揭牌的经贸合作区,现在怎么样了?

  进入合作区内部,“第一报道”看到,大片土地已经平整完毕,厂房正陆续搭建起来。

  32岁的埃及小伙子艾哈迈德·阿卜杜勒·巴基曾参与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一期建设,目前负责二期的工程管理。他说,合作区就像一个婴儿,自己亲眼看它一年年长大,“感到十分自豪”。

  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于2008年正式开工建设,一期1.34平方公里。习主席和塞西总统共同揭牌的合作区二期项目,占地6平方公里,面积大大拓展。关于未来发展,习主席3年前在开罗阿盟总部发表演讲时讲过一段话:

  “这一项目将引进纺织服装、石油装备、摩托、太阳能等100多家企业,可以为埃及创造1万多个就业机会。”

3年前习主席亲自揭牌的经贸合作区,现在怎么样了?

  2016年1月21日,习近平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目前,合作区二期已完成2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规划、厂房建设……一切有条不紊地紧密展开。

  “第一报道”得到的最新消息是,投资3000万美元的大运集团摩托车项目将于今年正式投产运营,约3400万美元投资规模的汽车城项目也已完成项目规划,今年将启动项目建设。

  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也是“一带一路”和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的黄金契合点。“第一报道”梳理习主席同塞西总统历次会见,发现习主席多次谈到中埃共建“一带一路”:

  “要对接发展战略,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两大抓手,共同将埃及打造成‘一带一路’沿线支点国家。”

  “中方视埃方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和长期合作伙伴,愿同埃及‘2030愿景’‘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等发展战略紧密对接,推进两国务实合作……”

  ……

  以埃及为支点,带动中国与阿拉伯、非洲国家“一带一路”整体合作,连点成线、聚线成面,这是真正的大智慧、大格局。

  造福当地

  34岁的娜赫拉·伊马德在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工作近10年,行事干练的她已经是负责合作区二期投资运营的埃及泰达特区开发公司首席执行官。

3年前习主席亲自揭牌的经贸合作区,现在怎么样了?

  娜赫拉·伊马德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发)

  “在这里,埃及人和中国人平等相处,每一个努力工作的埃及员工都有成为高管的机会。”

  谈及自己的“升职记”,伊马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伊马德说,她经常去中国接受培训,学习开发区建设的理念和经验。

  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一以贯之的原则。习主席反复强调,要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负责合作区总体运营的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爱民告诉“第一报道”,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正式开工建设以来,上缴东道国税收超10亿埃磅(约合5600万美元),直接解决就业3500余人,产业带动就业约3万人,员工属地化率达到90%以上,中高层管理人员属地化率达到80%以上。

  巴基早已把合作区当成自己的家。每天早早起床,和同事们一起踢球,回家冲个澡,然后开始新一天的工作。这位埃及小伙子笑着说,他正鼓励朋友们来合作区工作,“这里的环境令人愉悦”。

  不仅仅是增加税收、促进就业,合作区更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带动当地工业体系不断完善。

  在合作区一期带动下,新型建材、石油装备、高低压设备、机械制造等四大产业在埃及当地逐渐培育成熟,而在合作区二期,乘用车制造、纺织服装等新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举个例子更加清楚。去年8月,中国巨石公司在合作区的20万吨级玻璃纤维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填补了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玻璃纤维制造业空白,使埃及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玻纤生产国。

3年前习主席亲自揭牌的经贸合作区,现在怎么样了?

  埃及工人在中国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巨石埃及)生产车间里工作。(新华社记者孟涛摄)

  “在当前不稳定的世界贸易环境中,埃及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零关税’优势,也给在这里投资设厂的中国企业带来了便利。”刘爱民说,这种合作是互利共赢的。

  分享经验

  行走在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有办公区、生产线,也有酒店、公寓楼、游乐谷。

  在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管理总局主席顾问阿拉·阿卜杜勒·卡里姆看来,合作区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综合发展的社会,而不仅仅是林立的工厂”。

  这一以投资者为中心、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灵感来自中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3年前习主席亲自揭牌的经贸合作区,现在怎么样了?

  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总部墙上挂着一个时钟,寓意中国与埃及时差6小时,时刻提醒总部员工心系前方。(新华社记者郑开君摄)

  “经过30多年的探索,天津开发区积累了一些建设经验,我们愿把这些经验和埃及同行分享”,天津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秉军说。

  中国发展的奇迹、中国道路的成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在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更真切体会到其中深意。

  实地探访完毕,“第一报道”想写下这样一句话:

  中国理念,共鸣世界

  一带一路,通联全球

  (据“新华社客户端”报道,参与记者:郑开君 汤沛沛 郑思远 吴丹妮 孙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