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基层报道,描摹新时代扶贫榜样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摘要]2019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深圳晚报推出《深情入河圳在驰“源”》系列专题报道,凝聚媒体人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实践中深化“走转改”,守正创新。目前已发表一篇综述和三篇典型人物报道,在网络中裂变传播,助力扶贫工作深入开展,积极推进扶贫干部榜样力量的传播。

  [关键词]“新春走基层” “四力” 扶贫 深圳晚报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明确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多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有多少村道焕然一新,有多少扶贫项目落地建成……这些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是深圳晚报今年“新春走基层”聚焦的重点。

  深圳对口帮扶(支援、协作)全国6个省区市34个县(市、区),其中河源是深圳支持力度最大、帮扶时间最长、投资项目最多、派出干部最多的一个市。自2014年全面启动,2017年初新一轮对口帮扶展开,深河帮扶持续推向深入,早已形成万马奔腾的壮阔场景。深圳晚报在潮头瞭望,敏锐捕捉遍布在河源五县两区83个镇214个省级贫困村的帮扶项目、帮扶故事,特别策划了《深情入河圳在驰“源”》系列专题报道,深耕基层,描摹新时代的扶贫榜样。

  立足“深河” 重点打造头部内容

  迄今为止,“新春走基层”活动已持续9年,从中央到各级媒体都高度重视,深入基层扎实调研,不断创新内容生产与传播形式,涌现出众多“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好作品。深圳晚报作为“最具互联网长相”的都市类报纸,依托背后强大的传统媒体资源基础,发挥创新创意特长,立足深圳特区,洞悉河源在粤港澳大湾区“C位”优势,着力打造头部内容,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报道,做出“深晚”特色。

  “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深圳晚报派出精兵强将,赴河源深圳对口扶贫地,走入田间地头,贴近采访深圳对口扶贫干部、贫困县村民,聆听帮扶一线的感人故事。从中,记者重点挖掘了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副总指挥冯景山、河源市东源县义和镇曲滩村驻村队长钟响基、深职院驻河源和平下涧村精准帮扶工作队队长李永红、南山区粤海街道驻河源连平大坪村工作队队长黄宗赞、源城区陂角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杨振等先进典型的事例,推出了一组报道,以人物通讯的形式娓娓道出他们的工作经验,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彰显榜样的力量,拉近了主流媒体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为这些帮扶干部在河源脱贫攻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深圳市与河源市启动新一轮结对帮扶以来,逐步摸索出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的新路径,构建产业扶贫长效脱贫新机制,开始了从“输血”到“造血”、从“单向帮扶”到“合作共赢”的转变,全力打造振兴粤东西北对口帮扶的“深圳样本”和“深圳质量”。深圳晚报记者不仅细致描摹了扶贫榜样,还在谋篇布局中凸显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的扶贫新模式,报道了精准扶贫驾驶舱、深河金地创谷、深河创智产业园、南山产业园、深河人民医院、深圳中学河源实验学校、深河共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构建长效脱贫机制的产业扶贫龙头项目。以人物显成效,以成效衬人物,构思巧妙,有点有面,全方位展示了深圳对口扶贫的工作力度与成效,使整组报道更加丰富、精彩。

  转变思维 创新内容生产与传播

  近年来,媒体融合逐步由相“加”迈向相“融”,由单体融合、各自融合迈向区域融合、整体融合。面对融合趋势,深圳晚报积极探索,从思维上进行转变,不断深化革命性思维、普惠性思维和技术性思维。在《深情入河圳在驰“源”》系列专题报道中,深圳晚报策划了帮扶日记专栏、一线采访专题报道、网易专题、电子海报等内容,在视觉优先、PGC+UGC生产、社交化、移动化传播等方面大胆创新,发挥新型主流媒体的核心功能,追求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为反映深圳驻村干部在对口帮扶工作中付出的艰辛努力,通过鲜活的一线素材树立基层帮扶干部无私奉献的形象,传递社会正能量,同时,宣传当地特色产业产品,提升品牌,进一步打开市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深圳晚报特别策划推出大型专题图文报道--“帮扶日记”,采用UGC(用户生产内容)结合PGC(专业生产内容)的模式,把版面给基层,把笔触和镜头对准帮扶干部,实现个性化、多元化内容传播。

  “帮扶日记”是为帮扶干部提供一个窗口,说出自己的故事,面向深圳对口支援河源全体干部,甄选写作能手和优秀稿件,深圳晚报编辑加以润色,每月发布2~3期,向市民讲述基层见闻或精彩帮扶故事。

  深圳晚报还在全报社选拔资深记者,深入河源一线,通过深圳对口河源指挥部推荐,精选8个典型人物,贴身采访,以基层帮扶干部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角度,反映帮扶工作中的艰辛与成绩,力求挖掘最动人的细节,将最感人的故事传递给大众。

  “帮扶日记”除在深圳晚报以专栏形式刊出外,也同步推广到深圳晚报全媒体平台,同时联动深圳网易、深圳ZAKER同步刊发,年终在深圳网易推出帮扶日记专题。同时,深圳晚报还联络各方媒体资源,在人民网、新浪网、人民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天天快报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移动新闻端发布,真正实现跨平台、跨区域传播,影响力直达全国,打造全国范围内具有高影响力的千万级流量政务专题。

  针对8位典型人物,深圳晚报还将设计一组电子海报在朋友圈转发,利用当地产业产品的推广节点,以典型人物为河源特色农产品代言的形式,链接相关深度文章,借助社交化优势形成强大推广力量,二度宣传典型人物和特色产业及产品。

  锻造“四力” 显著提升传播效力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待。深圳晚报以“新春走基层”为契机,用脚力丈量扶贫一线,用眼力捕捉帮扶工作中的先进典型,用脑力洞察无私奉献的帮扶精神,用笔力谱写脱贫攻坚背后的故事。“四力”合奏,化为一股内力,助推扶贫宣传报道提升传播效力,强化政府公信力和主流媒体影响力。

  《深情入河圳在驰“源”》系列专题报道项目,为奔赴在河源帮扶一线的帮扶干部“代言”,颂扬基层帮扶干部无私奉献的帮扶精神,也从侧面反映深圳帮扶河源硕果累累,形成良好的社会口碑效益。

  一方面,利用基层扶贫干部的奉献行动,在社会中大力弘扬为祖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奉献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同时,通过宣传报道,在社会中形成关注贫困群体、帮助贫困群体的良好氛围,带动全社会为帮扶河源做贡献。

  另一方面,在报道中,通过扎根一线、最了解贫困地区现状的一线干部,宣传当地的特色产品,为提升当地产业产品品牌助力,同时,提出当地脱贫致富当下最需要的支持。深圳晚报还联络社会各方资源,为河源帮扶工作提供鼎力支持。如为河源地贫儿提供10张“燃料卡”,精准帮扶因病致贫家庭;带动深圳市关爱行动基金会、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等公益组织或企业参与当地帮扶项目,如助学、修路等;年终,为当地10户困难家庭送去爱心“年夜饭”等。

  目前,项目已推出一组报道,并撰写了以《扶贫扶到根上防止再度返贫》为题的内参。《那山,那水,那人,那些永不磨灭的记忆》《冬来下涧百里香》《冬日大坪“满堂红”》《春沐陂角产业兴》四篇报道,在深圳晚报全媒体推送,包括报纸、深圳ZAKER、深圳网易、深圳晚报官方微信微博等,直达近3000万粉丝,让更多人走近扶贫、支持扶贫。广东省扶贫办微信公众号转发了其中一篇人物通讯,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新浪新闻等也纷纷转发,引起一波舆论小高潮,对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扶贫干部榜样力量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网友评论说,深圳晚报的报道,让更多人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帮扶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了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创新方式,值得其他帮扶地区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