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一渠清江水,润泽京津冀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一渠清水奔流北上,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迎来通水5周年的历史性时刻。

  从2014年12月12日到2019年12月12日,五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近26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4个大中城市,直接受益人口5859万人,输水水质一直保持在Ⅱ类以上。

【长城评论】一渠清江水,润泽京津冀

这是12月9日无人机拍摄的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南水北调”注定会在人类波澜壮阔的水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北京,密云水库蓄水量突破26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由通水前年均下降1米,转变为2016—2018年累计回升2.88米。

  在天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为14个区居民新的饮水生命线。

  在河北,超过500万人告别高氟水、苦咸水。

  在河南,37个受水区全部通水,多个城市主城区用水100%为南水……

  “水丰了、水清了、景美了”“水碱少了,口感甜了”……一渠“南水”不仅极大地缓解了京津冀豫等地用水紧张局面,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长城评论】一渠清江水,润泽京津冀

这是12月9日无人机拍摄的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美景。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重点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确保清水北流,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中线工程一方面采用立体方式封闭输水,对沿途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危险源进行定期监测排查,另一方面倒逼传统企业升级、地方经济提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水北调也不是一条简单的调水线,而是一条诠释生态文明和民生民心的发展线。沿线河湖、湿地恢复生机,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和多样性明显增加的同时,还带来了连锁效应,通过对口协作、对口援助、产业帮扶等方式,实现了水源区和受水区互利共赢,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要做好后续工程筹划,使之不断造福人民。

  作为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工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之最,刷新着一次又一次水利工程建设的新纪录,这背后凝结的是有关地方、单位和群众的齐心协力和奋力拼搏,是中国智慧的体现。

  千里调水来之不易,如何把工程管理好、维护好、运营好、调度好,就成为了接下来需要面对的考验。

  唯有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保障移民发展,做好后续工程筹划,才能将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发挥到最大。

  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守护一江清水永续北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双赢,是一份骄傲,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