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我一直是个开拓者”
——记福建工程学院副校长陈文哲教授
翻开福建工程学院副校长陈文哲教授的简历,你会看到密密地记录着一位杰出的研究者走过的道路和他取得的成就,心存敬畏之余或者会想:这样的一个人,是否像那些传说中的大科学家,不拘小节,甚至于与生活格格不入?然而,一旦见到陈文哲教授本人,和他聊上几句,他的亲切、他的澹泊又让人感受到新一代科学家的风范。
“我一直是个开拓者。”陈文哲教授对自己是这样定位的。而有关他的故事,也就像一盘卷起的绳索,一旦拉起,便会慢慢地延伸开去。
“这里更需要我!”
出身教育世家的陈文哲,虽然曾经想做一名工程师,但1982年大学毕业时还是服从学校安排,留校当了一名教师。从那时开始,陈文哲在教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7年。
“我觉得自己首先就是一名教师,不管面对的学生是博士、硕士,还是普通本科生,我都觉得自己在实践自己的使命。”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陈文哲其实还有很多别的选择——或者说诱惑。
1992年,陈文哲考取了考取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于次年8月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材料学院和高性能应用材料跨学科研究中心师从著名材料学家、研究中心主任Loretto教授从事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喷射成形技术及材料组织和性能的研究工作。由于工作出色,英方希望他能留下来,并开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光薪资一项就是当时他在国内所得的几十倍。
“我那时这边的工资每月虽然才200多块,但是我知道这里更需要我。”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驱动,陈文哲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国内。
类似地,1999年“好机会”又光顾了陈文哲。这一次是他在美国新泽西州大学做研究期间被当地校方看中,特别希望他能在美国做进一步研究。“当时福州大学的材料学院刚刚组建,我是负责人,一大摊子事情都在等着我回来呢。”
学生和学校,一直是陈文哲谈论得最多的话题。而在这样的执着背后,我们看到的则是一张靓丽的成绩单:1990年,他在福州大学首次开展校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的评选活动中,获首届校青年教师教学优秀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三次全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这是自1987年该奖设立以来,福建省首次获此殊荣;主编教材《机械工程材料》为教育部规划教材、《材料现代分析方法》为面向21世纪教材;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第六届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各种教学奖项可谓琳琅满目,不过陈文哲更看重的则是学生的认可:“我认为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是一名教师最重要的职责。”
他的弟子李巍对此就印象极为深刻:“陈老师是一个非常善于引导的人,他的宽容待人与严格把关已经成为他教学方法的特色。”目前,陈文哲的弟子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不少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
“搞科研,是立身、立校、立国之本”
“先后主持和参与40余项国家和省基金及科技重大、重点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80余篇,6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达国内外先进水平,获4件专利。获国家教委、福建省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为福建省首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福建省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介绍陈文哲的科研成果得费上一大段文字,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这些科研成果背后的故事。
“行政工作占了我一大半的时间,搞科研几乎是见缝插针地挤出来的。”交谈中,陈文哲总略带些遗憾。
这种遗憾也来自他的导师、朋友、学生。但是恰恰是这样一种情境下取得如此光辉的业绩,更让人由衷佩服陈文哲的“功力”。
就是在新泽西州大学访学期间,当时美方的导师主攻方向是有关燃料电池的,而陈文哲此前在国内则偏向金属材料,因此那位导师对陈文哲的
到来多少有点不以为然。然而让这位美国人大吃一惊的是,陈文哲仅仅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就拿出了研究成果。导师事后对此赞叹不已:“陈,你知道吗?这个项目我们预期时间是两年,在你来之前已经有一位博士干了差不多一年还没摸到门道……”
让人佩服的除了陈文哲的“功力”,还有他的发现力。早在英国留学期间,他就注意到伯明翰大学对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将是这一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为此,除了在英期间大量搜集资料外,回国后他立即展开相应研究,并就采用真空离心喷射沉积成形技术制备的钛铝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的力学性能以及显微组织方面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了六篇论文,迄今尚无类似研究报道,专家对此予以高度评价。
2008年获得福建省科技一等奖的“风栅成型器”研究也同样如此。陈文哲自称这一研究最重要的意义是确立了“产学研”结合的一个典范。不过,业内人士则注意到,这项研究恰恰也是填补了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空白。随着这一成果在各种钢化玻璃生产中的应用,生产钢化玻璃的风栅成型器全部代替了进口产品,已经产生了数亿元的产值效益,人们称这一研究“让命运掌握在了中国人自己手中”。
伴随着一项项成果的取得,陈文哲牺牲了不知多少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这五年,我的时间都是以分钟来计算的,头发都不知白了多少。”而对于因此忽略了家人,他也抱着一份愧疚。
“没办法,要搞科研,学校要发展,海西要崛起,国家要强盛,我们就得多付出一些。”
“人,总要讲点奉献”
除了上课、做科研,陈文哲还身兼多职。他曾任福州大学材料学院院长,省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省“211工程”材料重点学科负责人;2002年开始又出任福建工程学院副校长,省材料加工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带头人,省模具技术开发基地主任,省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省高校材料制备及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时还一直是教育部高校金属材料工程与冶金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科协常委、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福建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等学术团体职务。任《中国机械工程》杂志副董事长、编委;《理化检验》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机械工程材料》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福州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等。
诚如他自己所说,这些行政职务和社会兼职占了他大半的时间。但是他也说:“作为我们,总要讲点奉献吧。我觉得自己一直是个开拓者,福大要组建材料学院时,就我一个人,连专门办公的地点都没有……”
在陈文哲所说的“开拓”中,有一段经历总让他感慨万千。“那时我们在申请材料学博士点,要知道,福州大学当时已经有好多年没有获批博士点了……”
为了申请材料学博士点,陈文哲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北京,“常常是刚回来又要走”。长期的奔走也几乎拖垮了他的身体,有一次,他办完事走出门,胃痛得不行,“那一会,连走到马路对面的招待所都动不了。”——也就在那一年,福州大学博士点建设获得大丰收,新批5个博士点。
2009年,福建工程学院又获批成为福建省唯一一所拟新增硕士建设单位。陈文哲强调:“这些都是团队合作的结果。不管是搞科研,还是做行政,我都看重团队的力量。”说这话时,他一脸的微笑,一脸的真诚。
也正是在陈文哲这样一种奉献精神的感召下,他的弟子们不仅在学术科研上精益求精,而且都乐于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要不这样,对不起陈老师啊!”他的弟子总会这样说。
“为什么我的眼中包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诗句同样可以用在身为福建人的陈文哲身上。正是出于这样一种拳拳故土之心,陈文哲一次又一次谢绝了北京、西安等地伸出的橄榄枝。
“海西要崛起,作为一个福建人,我应当承担其自己的责任。哪怕我们是铺路石也好,开拓者也好。”陈文哲对海西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和陈文哲交谈,听不到他说出什么慷慨激昂的话语,反倒是他的微笑与谦逊一直贯穿始终。孔子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在陈文哲身上,感受到的恰是这样一种君子之风。而正是像陈文哲这样的诸多君子、诸多开拓者,他们将是海西大地的脊梁,他们将托起海西的明天。
注:本文收入《海西脊梁》(中央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有改动
来源:《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