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53.4,较前值59.7出现大幅的回落,表明PPI价格指数同样面临大幅回落的可能性,2018年PPI数据不会延续2017年的超高常态。同时,PPI的大概率回落同样意味着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将面临明显下降。
作者: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邓海清
中国2月官方制造业PMI 50.3,预期 51.1,前值 51.3。中国2月官方非制造业PMI 54.4,预期 55,前值 55.3。
1、2018年2月制造业PMI数据50.3,较前值出现大幅下滑,为2016年8月以来的最低值,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指数、新订单的大幅减少,这反映出2018年经济开局的疲弱。
我们认为,2018年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其一,对于社会消费而言,由于2017年消费贷明显走高,居民消费存在“寅吃卯粮”,2018年居民消费不可持续,面临下滑的可能性;
其二,对于房地产投资而言,由于政府对于房地产的调控态度明显,房价出现了持续低迷,以及房地产销售面积明显下滑,进而传导到房地产投资上来;
其三,2018年基建投资同样面临进一步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受到限制、财政收入出现下滑、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出现调整,不再唯GDP论;
其四,由于环保限产因素进一步加强,导致经济的总量供给可能已经低于经济的潜在需求,对经济形成的拖累;
其五,对于外部环境,2018年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建立在货币超级放水上的全球经济复苏是尽管很性感、但是很脆弱,2018年中国外需对经济的支撑将远弱于2017年。
总体上,2016年以来的经济复苏周期高点已过,2018年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上市公司2017年四季度业绩预报普遍不及预期,同样验证基本面拐点已经出现。
2、2月制造业PMI 50.3,较前值出现明显下行,我们认为,这并非是春节因素或基数原因能够解释,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经济的走弱。一方面,我们观察春节在2月的年份,通过2月相对1月做差可得,2013年2月的差为-0.3、2015年2月为+0.1、2016年2月为-0.4、2018年2月为-1.0,反映出2018年2月PMI的下降尤为明显;与此同时,2018年1月PMI仅为51.3,也较预期和前值出现一定下行,也不存在高基数效应,所以,总体上,2月制造业PMI的走弱,并非春节效应或基数效应能够解释。
我们认为,2月制造业PMI的走弱,主要还是在于经济的走弱。观察PMI生产和新订单细项发现,2月PMI生产仅为50.7、新订单仅为51.0,较1月PMI生产53.5、新订单52.6,均出现了大幅的下行,同时,2月PMI新出口订单和进口指标也出现一定程度下行,反映出无论是经济内需、还是出口均出现一定下滑,从而导致了2月生产的走弱。
3、2月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大幅下行,反映出PPI将明显下降,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也将大幅下滑。2018年2月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53.4,较前值59.7出现大幅的回落,表明PPI价格指数同样面临大幅回落的可能性,2018年PPI数据不会延续2017年的超高常态。同时,PPI的大概率回落同样意味着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将面临明显下降。
4、关于货币政策,央行货币政策“不松不紧”仍是主基调,但目前货币政策流动性拐点可能已经出现。一方面,尽管2月PMI数据反映出经济的下行压力,但在政府对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的情况下,只要经济增速仍在6.5%-7.0%的区间运行,货币政策并不会存在放松的情况;以及,在当前的货币政策和利率都存在偏紧和偏高的情况,再叠加严监管政策,在底线思维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并不存在进一步收紧的空间,2018年货币政策“不松不紧”仍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但另一方面,我们观察到,2018年以来,货币市场流动性出现了明显的好转,且当前的流动性好转具有可持续性,而并非“昙花一现”。主要原因包括:其一,央行对于流动性表述从“基本稳定”到“合理稳定”,是在“基本稳定”基础上更加注重流动性结构的改善;其二,央行官网发文强调补充中长期流动性和提高跨季资金供应,在当前资金面紧、波动大、预期悲观的时候,适度拉长投放资金的期限,且适时开展逆回购操作补充流动性有利于稳定市场流动性预期;其三,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强调流动性的稳定性与协调性,均反映出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出现了边际好转,且流动性边际转好并不是“昙花一现”,而是货币市场“流动性拐点”已经到来!
5、关于债券市场,作为“中国债市第一多头”,海清FICC频道认为,“债市春天”已经到来。我们认为,“十年期国债3.8以上闭着眼睛买”的五点原因:2018年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高通胀”杞人忧天,货币政策边际变化、流动性拐点已至,监管对债市影响高峰已过,中美利差无法制约中国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