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7岁女儿太拖延 杭州妈妈用“玩手机看电视”来奖罚
7岁女儿太拖延杭州妈妈用“玩手机看电视”来奖罚
专家:这种做法久而久之可能导致孩子情绪失控、认知偏差、社会功能低下、
“快点把饭吃完就奖励玩5分钟手机”、“胡乱发脾气扣10分钟看电视时间”……不少家长把玩手机、看电视等作为带孩子的奖惩手段。见过类似场景的人都知道,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但从长远来看,后患不容小觑。
近日,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奖惩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更容易让孩子对电子产品着迷。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心理专家,发现临床上因为情绪失控、认知偏差、社交能力不行来看病的青少年,不少就是幼年时期太过迷恋电子产品。
为治孩子“拖延症”
杭州妈妈以看电视时间为奖惩
胡莹(化名)今年35岁,有一个7岁的女儿,在工作上雷厉风行的她,回家面对孩子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其实跟同龄的孩子相比,我家宝贝已经算是省心的,小班刚送进幼儿园的时候没有哭闹,中班开始在外面上兴趣班她也始终兴致很高,可一个‘拖延症’便能抵消她所有的优点。明明两口就能吃完的小饼干,她要像老鼠一样慢慢啃;早上6点半就起床了,最后摸摸这个玩玩那个还是只能踩着8点半关门的点进幼儿园。类似的细节真是举不胜举,我在家跟她说的最多的就是‘快点’、‘抓紧时间’、‘专心一点’,有时实在控制不了心里那团火只好冲她爆发。”胡莹说。
她曾经试过好好跟孩子谈,也曾为此多次罚她面壁思过,但似乎都没什么帮助。直到后来她发现,女儿最在乎的就是每天晚上看电视的那点时间,于是她开始尝试把这个作为奖惩。先是解决吃饭慢,一顿饭给15分钟,每超过1分钟就扣1分钟看电视时间,反之,每节约1分钟也能加1分钟。接着是用来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做100题算数练习,全对奖励10分钟,每错一题扣1分钟,结果一个月训练下来,孩子的做题速度提高不少,准确率也已基本上能达到全对。
记者调查发现
九成幼儿家长带娃以玩手机为奖惩
放眼我们的周遭,跟胡莹一样以玩手机、看电视等作为奖惩来带孩子的家长,还不在少数。
钱报记者在身边做了个小调查,在受访的20位幼儿园家长中,有18位表示曾以玩手机、看动画片等为奖励来让孩子做好一些事情,比如专心吃饭、在公共场所不要吵闹等,且有一半的人坦言经常会用这个办法,理由是真的非常管用。
“我们家这位混世魔王就跟上了发条一样从早上蹦跶到晚上,只有拿出手机放他面前的时候才能安静下来。”豆妈在受访时也觉得万分无奈。
“我家的更糟,本来人就长得小,还不肯好好吃饭,开始好好吃饭才奖励玩手机,后来变成了边看动画片边吃饭,习惯越来越糟,着实令人发愁。”果妈的话也真实道出了一部分家长的心声。
至于这么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负面的影响,多数人能想到的是,接触电子产品时间过长可能影响视力,之外似乎也没什么可过分担心的。
国外研究发现
这种奖惩可能适得其反
然而,忧心的科学家们已经对此开展了研究,结论是可能适得其反。
加拿大古尔弗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62名18个月至5岁幼儿看电视、玩电脑和手机等的情况。结果显示,孩子们周一至周五在屏幕前平均耗费将近1个半小时,周末每天超过2小时。多数父母时常把玩手机、电脑或看电视作为对孩子的奖惩手段,尤其喜欢周末作出奖惩,而这些孩子与没有经历这种奖惩措施的孩子相比,周末平均每天多花20分钟在屏幕前。
对此,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七医院)精神心理疾病早期干预科的王奕權副主任医师表示:“有一定道理。一方面,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图像对他们最有吸引力,因此家长只要手机或是平板电脑给他们,他们就会变乖。殊不知,每一次的奖励都在刺激大脑中的犒赏中枢,让他们一步步沉浸在其中。另一方面,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因奖励用来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加,就意味着其它活动的时间被挤占。于是,在综合作用之下,可能会促成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事实上,胡莹坦言,在她觉得这个方法用得越来越顺手之时,冷静下来发现有两个新问题随之出现。一是孩子表现越来越好,奖励的时间越积越多,原先规定9点上床睡觉,常常因奖励得推迟十几二十分钟。二是孩子对这个奖励具有浓厚兴趣,做任何事情前都会先问问有没有时间奖励,要是有她就积极表现,没有则应付了事。
心理医生提醒
警惕亲子“交流”变“交易”
王奕權医生觉得胡莹有必要引起重视,因为在频繁的奖励之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容易出现无度使用的情况,主动要求奖励,甚至会想各种方法来“要挟”家长,比如不给玩手机就不吃饭,先玩1个小时手机再画画等。
而提出这类过分小要求是近期的,从长远来看,甚至对孩子全面的功能开发、智力发育等都有影响。
因为幼儿期是情绪体验、语言表达等高级功能开发的重要阶段,如果让手机等电子产品占用很多的时间,就会影响孩子整体的发育,久而久之则可能情绪失控、认知偏差、社会功能低下,尤其是青春期时容易出现亲子“交流”变“交易”。王奕權医生说,在他接诊的青少年患者中这个问题很常见。
最近就有一个高一的小姑娘,因为沉迷网聊,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老师觉得应该限制她网聊时间,她干脆就不去学校,觉得没有一个人“懂”她。最后家长跟她深聊,她提出不限制网聊时间才肯去学校。
追溯她的成长史,发现早在她的小时候就埋下了隐患。据陪诊的妈妈介绍,这孩子从小他们都没操什么心,成绩一直很好,所以很小的时候看电视,及再长大以后QQ聊天等,都从不约束。(何丽娜)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