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获准离监探亲 服刑人员春节前回家与亲人团聚(图)
即将回家探亲,民警再次核对服刑人员身份。
四川新闻网成都2月13日讯(记者 雷兹 摄影报道)还有两天就是除夕了。入狱3年多后,罗勋第一次走出了监狱,踏上了回家探亲的路,周围的一切变得如此熟悉而又陌生。
3年多后终于回家团聚,父子俩紧紧相拥在一起。
由于失明,老人看不清儿子的脸,只能凭感觉感受儿子的变化。
3年多前,罗勋因误入歧途被判入狱,刑期5年2个月。在狱中改造以来,因表现积极,他获得减刑,一个月前,罗勋提交春节离监探亲申请,最终获得批准。2月13日上午,罗勋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成都家中,一进门就紧紧抱住了年迈的父亲,泪水在眼中直打转。
前一晚整夜无眠 3年多后回家团圆过春节
罗勋今年39岁,家住成华区,现在邑州监狱服刑。“一晚上没睡着,想着要回家了,心情无法平复。”一大早,罗勋躺在监舍的床上翻来覆去,起床时间刚到,他就马上翻身起来洗漱,等待出监通知。
上午8点40分左右,罗勋被民警带出监狱,大门外,妻子和表弟早已等候多时,罗勋快步上前,与妻子紧紧相拥在一起。随后办理手续、换衣服、登车,罗勋期待已久的回家路终于出现在眼前。
“一路上心情很复杂,也很激动。”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事物,再看看眼前的亲人,罗勋的紧张一扫而空。
多年前,罗勋在成都从事酒店服务行业,通过摸爬滚打,3年前的他已经是一名带班负责人。2014年夏天,他与人伙同作案,因组织卖淫被警方挡获,随后被判处5年2个月有期徒刑。
“后悔,因为一时冲动葬送了自己的前程。”谈及此,罗勋悔不当初。
车很快就到了成都,去辖区派出所报到后,罗勋急急忙忙往家走。
“变化真大,有些路已经快找不到了。”尽管入狱时间才3年多,但城市的变化还是让他感到些许不适,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快捷支付方式和共享单车等新兴事物,更是让罗勋感到无所适从。快到家时,罗勋给父亲买水果,看到妻子用手机支付,他一脸不解,“问了才晓得,原来现在流行扫码支付了,真尴尬。”
改造让他找回自己 想为社区做点有意义的事
位于成华区一个老旧小区的家中,69岁的罗大爷正在耐心等待儿子回来。老人由于患有眼疾,多年前已经失明。几天前收到通知,狱中的儿子今年获准回家探亲过年,老人兴奋了好几天。
罗勋为父拭泪
团圆饭上罗勋为父亲夹菜
“儿子最喜欢吃饺子,昨天已经给他包好了,全部都在冰箱里。”罗大爷记得很清楚,儿子最爱吃的是韭菜馅。听说儿子已经到了成都,老爷子让赶来帮忙的妹妹烧上水,准备煮饺子。
今天一早,罗大爷没有像往常一样出去散步,而是摸索着将家里都擦了一遍,地板干净得能映出人的影子。罗大爷将糖果、水果等零食摆了一桌,换上了一身干净朴素的衣服,等着儿子回家,“一家人4年没在一起过春节了,今年该好好聚聚。”
上午11点多,外面传来敲门声,门打开,罗勋站在门口一脸微笑。“爸,我回来了。”刚跨进家门,罗勋大步上前紧紧抱住了父亲,几乎快要哭出声。“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老爷子轻轻拍打着儿子的肩膀,偷偷抹泪。
坐在父亲身边,看着眼前日渐衰老的父亲,罗勋眼中泛出泪水。他向父亲一一“汇报”了自己在狱中的改造情况,老爷子突然伸出手去摸儿子的脸,“没瘦没瘦。”罗勋告诉父亲,监狱里面有肉吃,生活条件不用家里操心,“我还要争取再减次刑,如果能被批准,再过半年就能出狱了。”
罗勋说,在狱中改造的这几年,他学会了怎么去珍惜身边人身边事,“以前对亲情对家庭的观念很淡薄,现在我找回来了。”罗勋说,这几年,他把自己想对家人说的话都写在了日记里,“等我刑满回来,一定要好好弥补失去的亲情。”
这次获准回家探亲团圆,罗勋还有几个愿望想要实现,除了陪在父亲身边外,他还想去给自己的母亲扫墓,并利用这次机会翻拍重新做一本全家人的影集,“另外,我还想力所能及地为社区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延伸>>>
四川省监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省监狱践行“改造人”的宗旨,全面构建了“社会包容、政府帮扶、部门联动、家庭接纳”的狱地共教格局。自2007年至今,连续11年来,四川监狱已有4173名服刑人员获得离监探亲机会,实现了离监探亲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探亲服刑人员全部安全返监,无一起监管事故和治安事件。
上述负责人表示,组织服刑人员离监探亲,一方面是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实现了严格执法与人性关怀相结合、惩戒恶行与尊重人权相结合、从严管理与从宽激励相结合,形成了刑罚执行的系统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是让服刑人员在希望中改造,促进服刑人员不断强化真心伏法、安心悔罪的动力,推动服刑人员改造从治标向治本转变。通过离监探亲工作的突破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改造效果和社会效应。
(文化服刑人员及家属系化名)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