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心海一片沙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守护心海一片沙

邱华(左)在执勤中。

  万顷碧海,一抹白沙。

  驻守西沙中建岛10余年,邱华已成长为海军某水警区中建岛守备队三级军士长、西沙“岛龄”最长的兵。

  别看他目光平和、身材瘦削、皮肤黝黑,骨子里却像极了这座小岛:一样不惧风浪,一样不怕孤寂,傲然挺立在这片蓝色国土上。

  “面对狂潮水,沉着有力的脚跟,扎进沙和土”

  ——摘自邱华组诗之《木麻黄》·关于坚守与眷恋

  阳光,海浪,白沙滩。中建岛海景如画,却难一见钟情。

  “守岛别守中建岛!”靠港、下船、登岸,直到步入营区,邱华还在心中嘀咕着新兵班长半开玩笑的话。

  在西沙官兵眼中,中建岛的美“出尘脱俗”,它的苦也是“出类拔萃”——由珊瑚和贝壳风化而成,面积仅1.5平方公里,人称“荒岛、火岛、沙岛”,常年高温、高湿、高盐分、高日照,缺淡水、缺泥土、多热带风暴,曾经寸草不生,被喻为“南海戈壁滩”。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

  “我是该走,还是留?”1999年,邱华放弃高薪工作从军报国,梦想着成为一名驰骋大洋的水兵。而来到中建岛,每天看云游四海,看海鸥翻飞,他的内心也曾有过疑问。

  他曾怨风。

  狂暴的台风,把小岛吹得变了形。一个多月见不着补给船,餐桌上只剩下腐竹、海带、粉丝“老三样”,就连战友过生日也只能在黑板上画个蛋糕。上岛不久的邱华写下一首诗:“当你弥漫天空、封锁大海,孤单,绝望,就紧紧地追随我。”

  心霾散去是第一次送岛上老兵退伍之时。老班长刘正深抱住主权碑,泪水夺眶而出;舰船起航时,他突然高喊“祖国我爱你”“西沙我爱你”,喊得声嘶力竭,喊得泪流满面。船出港了,人看不清了,岛上官兵还能听到他的呼喊声。此情此景,让邱华的内心如海浪澎湃,要留下来,要看一看,到底是什么让老兵对小岛如此不舍?

  他曾恨海。

  每逢寒潮,大海暗潮汹涌,小岛交通阻隔。2003年的一天,邱华在岛上接到电话,惊悉妹妹被歹徒杀害的噩耗。电话里父母悲痛的哭声,让他恨不得立刻飞回去。可是,交通船偏偏因寒潮不能出航。邱华急得嘴角起了泡,直到11天后才回到家中。

  归队后,邱华情绪低落,每天独自绕着小岛转圈。是战友们一句句暖心的话语,组织的一次次真情援助,让他渐渐摆脱了失去亲人的痛苦。驻西沙部队首长和机关多次向地方相关单位发函协调,经过军地共同努力,凶手最终被绳之以法。心情渐渐平复后,邱华说:“我要对党感恩一辈子。”

  10多年时间里,邱华有多次机会可以下岛,可他留下来的决心却一次比一次坚定。守岛的艰苦岁月,让他听懂了风吟,看懂了海潮,读懂了西沙:这是一个曾经饱受屈辱的群岛,外军遗留的法国楼、日本楼、哨塔仍在无声诉说;这是一片鲜血染红的沙洲,18名官兵为捍卫祖国主权英勇献身。

  “你知道吗,随着季节变换,南海的风扑在脸上有不同滋味。”

  “你知道吗,随着阴晴变化,西沙的海细看上去有七种颜色。”

  日月轮转,潮涨潮落,耐盐渍的木麻黄倔强生长,喝海水的海马草绿了又红、红了又绿。不离不弃,长相厮守,时光把坚守的誓言慢慢酿成内心的眷恋。

  驻守中建岛的官兵,上岛都会种一棵“扎根树”。邱华也曾种下一棵椰树,却被台风无情刮倒。决心留在这里的他并不气馁,又种下第二棵椰树。

  小岛本无树。人扎了根,树方能活。

  今天,南海灼热的阳光下,绿意盎然的小岛上,那棵高大的椰树繁叶透绿,硕果累累。

  “用坚强的心,支撑自己的身躯,蔑视暴风雨”

  ——摘自邱华组诗之《抗风桐》·关于使命与担当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让多少人羡慕的“诗意”生活。

  作为守备队信号班班长,邱华带着战士们日日听涛、天天看海,却不敢有片刻懈怠。只因海天一线间暗伏刀光剑影,埋藏隐隐杀机。

  一天夜里,邱华突然发现,一艘外籍船只正向中建岛接近。他准确判明其身份,及时发出警告驱离信号,全岛拉响警报进入一级战斗部署。半夜时分,这艘船企图强闯我领海,被再次驱离。谁知,它仍不肯善罢甘休,不一会儿又偷偷逼近,第三次遭驱离。直到完成全岛地毯式搜索,邱华悬着的心才落地……这样的不眠之夜,守岛官兵不知经历过多少。

  中建岛附近是国际航道,来往舰船多,海区情况复杂。为精准高效地对过往目标实现全发现、全识别、全上报,邱华多年来积累数千组目标数据,梳理总结多种舰船处置办法。近3年来,官兵海空情目标发现率、及时率和上报率均达100%。

  信号班的任务是确保小岛的通信联络时刻畅通。班里人少任务重,常需连续值班数日,邱华就干脆吃睡都在战位上。 2013年秋天,超强台风正面袭击中建岛,又逢涨大潮,致使海水倒灌,营区篮球场水深齐腰,通信设备“全军覆没”。台风过后,为了与上级恢复联络,邱华系上安全绳,迎着五、六级大风,站在信号台顶,立身为塔,连续数日用灯光和手旗与停泊在海区的我方舰艇联系。

  没有七分英雄胆,休上中建白沙滩。为实现由“守备队”向“特战队”的转变,官兵建起了珊瑚沙地综合训练场。无论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他们经常在白沙滩上苦练以海岛攻防为战术背景的野战技能,提升岛礁生存、要点夺控能力……

  作为“岛龄”最长的兵,邱华始终冲锋在前。队长范期宏至今还记得自己当初与邱华较量的情形:本以为自己来自海军陆战旅,战斗体能是强项,又比邱华小好几岁,赢他十拿九稳。结果,一场较量下来,他服了!指导员白军飞回忆说,一次高难度战术训练时,考虑到邱华腰伤新愈,让他别训了。“不行!别人做到的我也能。”话音未落,邱华已走上训练场,完成了一个“前滚进”动作。

  这些年,邱华立了三等功,被评为“十佳天涯哨兵”、优秀共产党员,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可他从未停步。那年,守备队配装某新型雷达,快40岁的邱华像个小学生一样,跟在雷达技术骨干身后,认认真真地请教问题。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还长期自学英语,理由是“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航程越远,越需要我们拓宽国际视野和推进能力升级”。

  当某国军舰骄横地擅闯中建岛附近海域时,这座不起眼的小岛,用英语发出郑重警告,要求该舰立即离开。

  “当你真正处在最前沿的时候,才会真正明白,眼前就有敌人,脚下就是阵地,身后就是祖国。”邱华说,“祖国对每一个前线哨兵来说,是这么具体和真切!”

  “有了这样的认知,邱华才能18年如一日,坚持做一个好兵。有这样思想境界的人,才能成为中国军队的脊梁!”南海舰队某基地政委何永明如此评价邱华。

  “恨的紫外线,刻骨铭心的刺青,爱却如潮水”

  ——摘自邱华组诗之《芦荟》·关于奉献与亲情

  寂寞时光中,孤寂的小岛,成了邱华书写军旅诗篇的纸张。一行行长短句子,是他的守岛日志,是他的心灵独白,也是他的无言情书。

  一天,邱华的妻子许赛香在网上看到一句话——“你在天涯守着祖国,我在家里守着你”,她马上打电话给他:“这不就是我和你吗?”

  邱华瞬间泪流满面,他用笔尖饱蘸浓烈的爱和情,写下长诗《我很想爱你》:“我很想爱你,可身在天涯,只能看着,苍翠的马尾松,摇曳着风姿,冷夜里发出万种风情。”

  如此动人的情话,如此美的诗,邱华却从未读给妻子听。只因诗中有泪,诗中有涩,诗中有太多难言的“小秘密”。如《船思》一诗中写道:“骄阳总是那么无情地撩人,时时拷问着我的肌肤;紫外线在我的脸上,刻下了岁月的黑痕……”

  “我怕她知道这里有多苦之后,动摇我守岛的意志。”邱华憨憨一笑说。

  邱华从没给家人提过自己的具体工作。一次,幼儿园老师问他的儿子:“你爸爸在部队是干什么的?”“我爸爸是飞行员。”原来,儿子最崇拜战斗机飞行员。老师见到许赛香又问,她想了想回答:开坦克的。她想起邱华穿的一件篮球服上印着3个字——“坦克连”,而那件衣服是战友送给邱华的。老师更加迷惑不解,直到遇见邱华本人才揭开谜底。

  许赛香不止一次说过:“你守卫的地方那么美,我想去看看。”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各级都非常关心守岛官兵家属上岛探亲事,各小岛都建有临时来队家属房。可邱华还是狠心拒绝了,他宁愿这片最美沙洲只存在妻子心中。

  心有愧疚,但不后悔。

  因为这座小岛,就是他刻骨铭心的心灵刺青。

  “大浪淘沙,沙积成岛,故有西沙。这些小岛,这片海域,都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看了10多年的海,可邱华依然没有看够,他说:“我愿意永远做一名守护人,把脚下这片沙、眼前这片海守好。”

  关于未来,邱华还有一个愿望——终有一天离队时,请他最爱的人,来看看他最爱的地方,看看他为儿子栽下的“宝宝树”,看看战士们精心维护的主权碑,看看用海马草种出来的“祖国万岁”4个大字,看看他在沙滩上精心绘制的巨幅国旗上的五角星。

  而他,会为她轻声念多年前的处女作《岛恋》:

  “你是海,用无限的宽广,爱着我,也爱着小岛。只因为,你最亲的爱人我,驻守在小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