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的老屋变身精品民宿、废弃的厂房变身乡创中心,白天有热闹的咖啡厅,晚上有悠扬的音乐会……位于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的凉泉老村正焕发新生。
凉泉老村于上世纪50年代为支持崂山水库建设从水库搬迁至现址,并在1998年二次搬迁至凉泉新苑,老村荒废至今20多年,成了“空心村”。
“由于当年搬迁安置匆忙、选址评估不足、建设周期短暂,凉泉老村遗留了大量问题。二次搬迁后老村仅有十几户居民居住,因无人打理,村子里危房林立,生活垃圾到处堆积。”回想起老村的凋敝,凉泉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承田感慨不已。
变化始于崂山区引入国内乡村文旅投资运营先行者——乡伴集团,对凉泉老村从规划设计、项目建设、产业导入到后期运营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并命名为凉泉理想村,以生态修复+市场主导的模式,意在构建一个让人安居乐业的村落、一个理想社区。
“乡伴在江浙地区有着诸多实践经验,凉泉理想村是乡伴在北方的第一个理想村项目,我们希望通过精品策划设计、环保理念植入、构建社区平台、引进乡创人才、城乡联动共创,倾力修复和打造,最终将衰败的村落复兴起来。”乡伴集团青岛分公司副总经理王云霞介绍说。
根据规划,凉泉理想村占地595亩、约200栋民宅。启动区于今年6月底开门纳客,包含青年国际乡村双创中心、乡村振兴学堂、精品民宿等。后续还将设计建设垃圾分类展示馆、乡土物种园、乡土文创街区、原乡村史文化馆等。
“区里为凉泉社区集体注入资金参股项目,每年社区能获得近百万元的集体收入,村民能获得万余元房租收益,现已带动40名村民就业,待理想村全部运营后,还将拉动更多人就业,全面实现富民强村。”刘承田说。
一村一品 各美其美
在崂山,像复兴凉泉这样的探索,并不是个例。在乡村振兴的“春风化雨”下,一个个特色村落“拔节而起”。
沙子口街道东麦窑社区与崂山旅游集团合作打造的“仙居崂山”项目运营趋于成熟,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年营业额1500余万元,继而盘活旧民居,进一步打造了“瑜上山间”民宿项目,目前正在通过建设购物街拓宽发展业态;王哥庄街道唐家庄社区引入专业运营团队,以组建合资公司的方式共同开发村内闲置民宅,名为“崂山·唐庄”的民宿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位于北九水核心景区的双石屋社区激活闲置资源,与崂山旅游集团合作打造的高端民宿,目前正在装修中,预计近期启动运营。
“我们社区属于旅游带动型,利用地处北九水核心景区的环境资源优势,发展旅游餐饮服务等产业,共有37家农家宴,去年社区人均收入约5万元。区里为社区嫁接高端元素、导入市场理念,变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正在打造的民宿项目有望成为全市景区社区融合发展的新样板。”双石屋社区党支部书记毕可鹏说。
建设美丽乡村不是“千村一面”。崂山区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深入挖掘资源、充分放大优势、不断彰显特色,让每个乡村“各美其美”。
崂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孝友告诉记者,目前,东麦窑、唐家庄、凉泉、双石屋、晓望等十余个先行示范社区,已闯出了一条条农旅结合、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土地流转等具有崂山特色的乡村发展新路子。
抓点带面、成方连片,在示范村的带动下,崂山逐渐形成以沙子口流清湾、王哥庄标山区域、北宅“两河”流域为重点的三大示范引领工程,推动美丽乡村走向美丽经济、美丽生活。
“我们坚持各美其美、各特其特,强化品牌理念、市场意识,通过高标准、一体化规划设计,做好示范带的整体设计、包装策划和对外宣传推介,叫响擦亮‘崂山村落’品牌。”王孝友说。
把乡村打造成
生态田园新城区
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庙石社区和唐家庄社区的茶园之间,记者看到,一条500多米长的乡村连接路“庙唐路”刚刚竣工,原本荒废的老路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被修葺一新,路旁繁花掩映、绿意盎然。
生态是乡村财富之源、振兴之基,而人居环境是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显著体现。
唐家庄社区早在2016年即开始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聘请了中建设计集团、杭州园林设计院等机构进行村庄规划设计。“我们靠‘美丽资源’结出了‘美丽经济’硕果,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村,引入了专业运营公司。”社区党支部书记唐会友说。
走在凉泉理想村的乡间小路上,道路两侧无论是焕然一新的建筑还是待改造的房屋墙边,随处可见“生态振兴、绿色赋能”的牌子。在王云霞看来,凉泉的规划发展也正是基于环境的整治来带动社区的复兴,进而形成主动式治理,依托绿水青山着力激发内生潜能。
据了解,自去年11月开始,崂山区实施“百村千巷万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重点突破109个农村社区,以环境先行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已整治河塘330余处、街巷1800余条,清理垃圾1万余吨,评选出215户“美丽庭院”和4条“美丽街巷”。同时,以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为标准,以农村综合管线入地为抓手,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王孝友表示,崂山区将坚持农村景观化、产业融合化、全域景区化的理念,以生态、洁净、整齐、美丽的3A级景区标准建设提升每一个农村社区,把崂山乡村打造成为保留乡村形态、具有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生态化、田园化的新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