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资大量流入 A股何以杀跌
都说今年11月是MSCI纳入因子第三次扩容之际,这次扩容会给A股市场带来400亿美元的增量资金。可11月的A股市场却丝毫不见好转,反而不断杀跌。
据报道,今年明晟公司分三步增加A股在MSCI指数中的权重:5月,MSCI将中国大盘A股纳入因子从5%提升到10%,同时以10%的纳入因子纳入中国创业板大盘股;8月将中国大盘A股纳入因子从10%提升到15%;11月,再将纳入因子从15%提升至20%,本次扩容给A股市场带来400亿美元的增量资金。在生效的11月26日收盘,北向资金大幅流入A股,当天合计净流入214.29亿元,创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以来的历史新高。
然而我们看到的是,除了本周二上证指数略微上涨0.03%外,周三、周四、周五已连跌三天,且跌幅越来越大。整个11月,上证指数下跌1.95%。与此同时,MSCI成份指数跌幅也达1.8%,成为跌幅较大的板块之一。
在笔者看来,11月A股杀跌,尤其是月末跌幅加深,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11月2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9%,降幅比1—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尤其是10月份同比下降9.9%,降幅竟比9月份扩大4.6个百分点。
1-10月降幅也就2.9%,10月1个月竟陡降逾9%,这是怎样的“自由落体”啊!按所有制划分,国企同比下降12.1%,股份制企业下降2.4%,外企下降4.0%,私企增长5.3%。除了私企外,清一色下降!而一些重点行业的降幅更是令人不堪忍受: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51.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44.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5.3% , 汽车制造业下降14.7%……
这些行业中大部分是国企,其中的上市公司多是MSCI成份股,如此巨大的利润降幅,股价跌去2%至3%真不算多。
10月经济数据下行的还不仅是工业利润,诸如投资(增长5.2%、回落0.2个百分点),消费(增长7.2%、回落0.6个百分点)、外贸(下降0.5%),都在往下走,工业品价格在降,消费品价格(CPI)却陡然升至多年来从未有过的3.8%。如此背离,这股市又如何涨得起来。
二是茅台等白马蓝筹股大跌。11月一个月,茅台、平安、恒瑞医药等机构抱团的白马权重股跌幅都在5%上下,远超指数的跌幅,且是放量下跌。这里确有基金面临业绩考核和分红的需要,毕竟这些股票全年涨幅都在90%上下,但放量下跌也说明有机构仍在加仓。当然,白马蓝筹股跌去4%到5%,远比科创板一些股票一周下跌20%至30%,对人气的杀伤力要大得多。
笔者不大明白的是,为什么如上述钢铁、煤炭、石油、化工等周期性行业明明10月份盈利大降,这几日的股评却大谈“周期性行业的机会来了”,这些行业的不少个股也确实涨幅不小。好在同一个镜像可以从不同侧面观看,兴许这就是股市的“魅力”所在。
三是11月IPO大扩容。11月共发行新股28家,募资613.2亿元,1个月比今年 1-6月合计募资612.95亿元还多。
特别是28日发行的邮储银行,本以为随着浙商银行上市当日破发,申购人数会减少,中签率会大幅上升。谁知整体认购规模仍达1.3万亿之多,大大超过年内全球最大IPO阿里巴巴IPO申购金额1013.5亿港元,邮储银行中签率1.25%,还是100签才中1签啊。在媒体报道“体现了投资者对于邮储银行投资价值的坚定信心”之际,也会让人以为股市资金还多的是,以后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多发新股。
但毕竟邮储银行发行将使股市失血近300亿元,特别是战略配售及网下机构投资者合计获配量高达发行总规模的56.5%,创近年来最高。想必这也是机构不得不抛售盈利丰盛的白马股,以筹措资金的重要原因吧。
刚写完此文,看到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的最新讲话。吴教授说,我们这个市场有四大误区,第一个就是“绝大多数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把资本市场在中国理解为是融资的市场,以为它是金融机构或者商业银行融资功能的市场化延伸”,“你会看到它修改很多的规则,都是在为融资者提供便利。”吴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你活生生地把融资放在第一位,它最终是达不到目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