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关心的交通问题答案都在这里了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让我们记忆深刻,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四万多名医护人员乘坐飞机、高铁,千里赴戎机;全国各地的货车司机日夜兼程运送物资,驰援武汉;还有快递小哥,穿街走巷为封闭在家的人们送上生活必需品……公路四通八达,铁路纵横交错,民航、水路全面发展,给抗击疫情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今天《央广会客厅》的第一期节目请到的嘉宾就是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

“免费政策”

Q: 之前有报道说,免费政策给高速公路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经营压力。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项涉及多方利益的免费政策,是怎么出台的?对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这次免收通行费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疫情特殊时期采取的特别的政策。5月6日零时起恢复全国收费公路收费,这项免费政策共实施了79天。特别要讲的是,这次免费通行政策,各级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和有关交通运输部门顶住经营压力,作出巨大牺牲。特别是广大高速公路企业而言,通行费是唯一经营收入来源,在几乎“断粮”的情况下,还坚持做到“免费不免服务”,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作出了重要贡献。

哈牡分公司哈尔滨收费站党员突击队队员在配合卫生、公安部门开展防疫检测工作。

“复工复产”

Q: 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我们要保住经济的基本盘,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将发挥怎样积极的作用?交通运输部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春节过后,受疫情影响,一些项目没有办法开工。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分区分级、精准施策,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全面复工。4月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完成投资2999亿元,同比增长18.2%。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第一个是“抓统筹”,既加快传统交通建设项目,也推动交通新基建发展,形成新动能。第二个是“稳在建”,进一步加强统筹调度,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推进及时形成实物工程量和有效投资。第三个是“促新开”,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协调推进项目审批、用地、环评等前期工作手续,确保新开工项目“应开足开、能开快开”。第四个是“强储备”,指导各地提前启动一批支撑国家战略实施、符合“十四五”规划方向的重大建设项目。第五个是“解难题”,努力拓宽交通投融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优先配套和支持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多措并举筹集建设资金,确保取得实效,为国家经济运行、社会民生就业等提供有力支撑。

Q: 这次疫情重创传统产业的同时,它给一些无人化的新产业带来一些机遇,也成为科技抗疫的一抹亮色。

危和机是同生并存的。从交通运输行业看,疫情倒逼下,无人机送货、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提高了效率,满足了多层次运输需求,也为交通运输发展打开了新空间。此次疫情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遇。智能化仓库、配送机器人、无人配送车、智能快递柜等智能化设备开始逐渐替代传统生产方式。总的来看,疫情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时空,也让一些问题提前暴露,一些新事物提前到来。我们应当主动化危为机,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Q: 在大环境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国际物流产业链的稳定?

在国务院复工复产机制下,由交通运输部会同外交部、工信部、商务部等12个部门成立了国际物流工作专班,24小时实体化运行,及时协调解决国际物流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们研究制定了43个重点国家援外物资运输保障方案,铁路中的“中欧班列”,民航中的“客改货”,国际道路运输中的“货通客停”,国际航运中的“加快周转”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一步,我们将及时推动出台相关政策并加强落实,加强与重点部门和重点企业的需求对接和运输保障,统筹国际航空货运、国际海运、中欧班列、国际道路货运等各种方式运力资源,全力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

“决战决胜”

Q: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交通运输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是什么?怎么克服疫情的影响,如期完成任务?

就完成交通脱贫攻坚的兜底性任务而言,主要就是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目前,除西藏外,仅剩272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未通客车,西藏还有12个具备条件的乡镇、59个具备条件的建制村未通客车。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克服疫情影响,在9月底前完成所有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同时,我们还要统筹做好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推动交通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让老百姓家门口的路越来越好走!

经过5年艰苦施工,横跨金沙江、连接云南昆明和四川凉山的金东大桥建成通车,将助力两岸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 图自谷成飞

Q: 中央明确,要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建投资。在这个领域,交通运输部怎么布局?

近日,党中央多次就加快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新基建成为社会热词。交通运输是新基建的重点领域,比如,基于5G网络的自动驾驶系统、无人配送系统、自动化码头、城市交通大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慧停车系统以及城际轨道交通等,可以说交通运输在新基建领域大有作为。我们将按照国家有关部署要求,研究推进交通新基建工作,统筹传统与新型、存量与增量关系,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空间共用,通过“新基建”挖掘“传统基建”潜能,补齐短板、提升效率。

“热点回应”

Q: 交通基础设施与国计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都密切相关。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

在服务京津冀暨雄安新区方面,着力实现交通一体化,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在服务长江经济带方面,重在打造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方面,重在依托港珠澳大桥打造大湾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方面,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中心城市之间享受1—1.5小时客运服务,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内的老百姓享受1小时通勤的便利。此外,我们还就支撑“四大板块”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总之,交通运输要更加积极主动,有力支撑民富国强!

Q: 江苏、浙江等地正在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措施,各地的态度都非常积极,试点工作推进得怎么样?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后,目前,我们已经确定了两批共计34家试点单位,既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深圳等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包括招商局集团、中国移动、中国交建、中国铁建等企业,还有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我们还会继续压茬推进,主要是通过试点,试出好的经验做法,加快复制推广,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品牌工程,一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标准规范,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样本借鉴。

“小康生活”

Q: 有网友提出自己早已习惯“一机在手,说走就走”。特别是疫情期间,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业态发挥了重要作用。交通运输部在新业态管理方面有哪些举措?

交通运输部始终鼓励并规范发展新业态。总体上看,交通运输新业态各领域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初步形成新老业态共生共存、融合发展的市场格局。网约车方面,目前有16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在部分城市获得经营许可,93万辆车取得了运输证,202万人取得了驾驶员证。共享汽车方面,目前共有共享汽车运营企业50余家,运营城市超过180个,运营车辆数约为20万,进入平稳发展期。共享单车发展逐步回归理性。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乘客为本、鼓励创新、趋利避害、规范发展、包容审慎”的发展原则,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继续坚守安全底线,促进交通运输新业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Q: 这几年,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大城市、特大城市居民出行离不开的重要方式。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在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和提升服务方面有哪些举措?

近年来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10余个文件,涵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客运服务、服务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初步构建起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全力保障运营安全、提升服务质量。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落实落细各项措施和要求,把安全放在首位,以服务质量评价为抓手,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完善乘客进站、购票、乘车、换乘及出站全过程服务链,让人民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高效、舒适。

Q: 冬奥会的交通保障工作,目前的进展是怎样的?

2022年冬奥会举世瞩目。目前,京张高铁、崇礼铁路、京礼高速(北京段及河北段主线)建成,张家口赛区核心区崇礼城区至万龙、长城岭公路建成通车。这些项目的建成,打通了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大动脉,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当前,距离2022年还有不到3年时间,2021年必须进行准比赛测试,要全面完成剩下的工程建设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确保如期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确保工程建设品质、确保高水平的运输服务,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提供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