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社会共识的渠道、观念和制度条件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内容摘要:网络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舆论格局,网络舆论成为社会共识的最直接体现。习近平同志在去年4月 19日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做出了“利用网络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论述,要求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凝聚社会共识不能绕过网络新媒体互联网接入20多年来,对我国信息传播格局产生颠覆性影响, 7.31亿网民活跃在网上,每天产生300多亿条信息, 5.8亿网民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信息从稀缺变为过载,舆论也从传统媒体时代的单一走向网络时代的多元。对网络言论,要变“拖堵封删”为疏导,变控制舆论为引导舆论,改变那种习惯限制思想、钳制言论,动辄“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试图让网络舆论场只有“一种声音、一个调子”的做法,为网络舆论监督创造宽松环境。

关键词:社会共识;凝聚;媒体;习近平同志;网络舆论;舆论场;互联网;民意;引导舆论;意见

作者简介:

  凝聚社会共识需要制度保障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挥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作用。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和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因此,要发挥网民的主体作用,把他们看作凝聚社会共识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而不是被管控的对象。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制度应当确定相应的原则和机制。对网络言论,要变“拖堵封删”为疏导,变控制舆论为引导舆论,改变那种习惯限制思想、钳制言论,动辄“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试图让网络舆论场只有“一种声音、一个调子”的做法,为网络舆论监督创造宽松环境。

  凝聚社会共识需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和官员接受公众及媒体监督的制度。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在网上网下构建“舆论的同心圆”,就是要接受网络环境下舆论多元化的现实,不能闭目塞听地搞一个调子、一种声音的局面,更不能营造万马齐喑、莫谈国事的舆论恐慌。相信“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鼓励人民群众表达意见、看法,倾听民意,顺应民意。

  凝聚社会共识需要建立社会各方对话与协商机制,推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不同社会主体都可以通过自由平等的公共协商参与决策,推进和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社会治理。这就要构建网上或网下的公平对话渠道和机制。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主流媒体要充分反映民意,要在公共事务和热点事件中主动发声,积极引导舆论,推动形成共识。政府部门要切实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学会网络执政,在社会对话与协商中发挥主导作用,壮大主流舆论,促进网络舆论场的健康有序、向上向善。

  社会共识不是空泛地存在着,而是突出体现在每一个具体舆情事件的应对和处理中。舆情应对的做法,要维护和强化,而不是削弱或颠覆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人民群众思想的混乱。习近平同志讲话发表一年来,民间舆论场和官方舆论场尖锐对抗和撕裂的现状得到一定好转。对热点舆情事件的评估表明,两个舆论场的共识度明显提高,社会心态趋于积极。新近发生的山东冠县刺死辱母者一案引发网民热议和围观,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时间回应民意,派员调查。最高人民法院将之当作全民“法治公开课”,积极回应,认真对待,成为引导网络舆论、凝聚社会共识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