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下午,由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腾讯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互联网安全责任论坛·舆情分论坛”在北京举行。
论坛上,中国社科院舆情调查试验室首席专家、研究员刘志明围绕当前社会舆情的特征以及未来走向,介绍了社科院最新的调查成果。
以2016年美国大选为例,刘志明指出,在新媒体快速普及,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今天,传统的单一数据来源的一些研究方法已经很难真实的反映舆情的真相与全貌。“这次美国大选是一个典型的例证,选举前所有的民调机构都是预测希拉里当选,结果是川普大胜。”
刘志明指出,新媒体已经成为中国舆论场的主导力量。“通过我们对近期主要舆情事件的分析,发现有六成的事件在新媒体起源、发酵与扩大,特别是在新媒体发酵与扩大,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如同山东问题疫苗并非是新媒体首先报道的,传统媒体报道出来没有引起很大的关注。只有到了新媒体广泛传播才构成一个全国性的事件。”
刘志明介绍了社会舆情的三个特征:
第一是差异化。在过去的几年里,不同区域、年龄、阶层的舆情指数差异在明显扩大。部分地区的舆情指数都低于临界点,也就是负面的舆情超过了正面。而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也存在这样的一个现象。“我们有一个假设,或者是未来要验证的一个话题——在新媒体时代,大众舆情正在消失。”
特征二是情绪化。传统媒体优势时代,舆论以各种意见表达为主,而当前意见型让位于情绪型表达。“从我们的定量分析,舆情表达中还存在大量的情绪化表达,情绪性的舆情研究成为我们今后一个重要的课题。”
第三个特征是两极化。在我国,舆情表现出精英与大众的对立分化。“舆情两极化趋势,给舆情引导带来新的考验,值得关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