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解读:互联网整治加快等舆论环境特征凸显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编者按:2017年以来,国际、国内舆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国际方面,“黑天鹅事件”频发增加了国际舆论场的不确定性;国内方面,敏感事件的海外炒作策划性增强、互联网整治步伐加快、新兴媒体平台不断涌现、中产群体舆论声量提高、互联网新经济话题热议、商业事件泛政治化炒作加剧等特征显现,共同促使舆论环境深度变革。具体分析如下:

  1

  “黑天鹅”事件增强国际舆论不稳定性

  2017年,国际“黑天鹅”事件频发,全球政治经济风险增大,区域内不稳定因素和摩擦增多。这直接导致国际舆论形势更显错综复杂,重大舆论事件发生的概率上升。

  上半年以来,国际政治领域变化层出不穷: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接连推出“穆斯林禁令”、“退出TPP”等刺激舆论争议的新政;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同父异母哥哥金正男被暗杀事件,内幕真相波谲云诡一直备受猜测;

  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因“闺蜜门”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

  恐怖袭击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加剧,英国、法国、俄罗斯、瑞典、比利时、希腊、印尼、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连续发生大规模恐袭造成多人伤亡。

  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勒索病毒”在全球范围内150多个国家爆发,再次敲响互联网安全警钟。

  此外,中国周边局势紧张,中印对峙、南海局势、朝核问题、萨德系统部署、台海问题等,都牵动着国内外舆论关注;

  境外中国公民安全问题成为新的舆论话题,2名中国公民在巴基斯坦遭武装绑架一事、赴美学者章莹颖失踪案,引发国内外新闻媒体大规模讨论。

  2

  互联网加强整治重塑舆论生态

  今年,《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一批重量级法律法规的正式施行,让我国互联网依法治理极大提速。相关部门加大对互联网的整治力度,关停娱乐八卦自媒体、限制VPN使用、删除部分网络信息、打击网络侵权等引发舆论较高关注与争议。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一些不健康、错误甚至反动的信息在网上流传,让网络空间治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相关整治行动从内容制作源头和传播渠道介入,产生显著效果的同时,也对舆论生态天然的自净功能等造成一定冲击甚至误伤。

  比如,利用外力强势改变受众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渠道,引发不满的同时让部分意见分流或下沉为“潜舆论”,但危害性却未必消除;原有娱乐化、亚文化的观察视角可能被更主流的传播方式所替代,可能由此引发部分群体的不适乃至反击。需要注意的是,信息的选择权始终掌握在网民手中,如何弥补整治之后的选择空白,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值得深入思考。

  3

  新兴媒体平台增强传播复杂性

  2017年,以微信微博为主的社会化媒体格局趋于稳定,但多元化开放平台、移动终端、传播技术推陈出新,增强了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其中,VR技术和AR技术等开始被运用到新闻传播领域;社会化媒体被进一步细分,新媒体的外延显著扩大,知乎、分答、果壳、百度派等知识分享应用,以及网络直播、网络电台、弹幕网站的兴盛等,正在深度影响着社会舆论格局。

  一方面新兴舆论平台改变了新媒体“两微一端”的传统格局,另一方面也持续丰富了网络舆论的载体形式。在此基础上,新媒体的兴起不断突破原有政府舆论导控和媒体舆论引导,改变了信息的传播路径,对互联网治理构成了新挑战。

  在新格局下,舆论传播复杂化程度加剧,网络舆情传播不确定性增强,主要表现在舆情的引爆源头更加隐蔽、舆情发生动机更加多元、推动舆情发展的方式也更加多样三个方面,由此导致网络问题社会化、社会问题网络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