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经济网协办的2017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举行。中国经济网总裁王旭东表示,我国食品安全舆论环境在国际上已有积极转变,但国内仍需加强整治和科普。中国经济网在下一阶段将继续做好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食药舆情监测等相关工作,并积极探索新闻报道新手段,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食品安全社会舆论环境。
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食品安全舆论环境与食品质量一样不断优化。一份资料显示,国外媒体2017年涉华新闻报道的主题和行业已很少提及食品安全,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整体状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前些年几乎失控的舆论环境得到明显有效治理。
反观国内,自媒体的飞速发展和相互间的激烈竞争使得恶意“做黑”和炒作出来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食品安全依法治理、科学传播、知识普及的工作还需努力前行。中国经济网也将在下一阶段,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王旭东表示,中国经济网将继续做好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相关工作,创造性地设计2018年宣传周主场活动的方案。同时办好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
“在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举办的活动中,两会议食厅、工作年会、媒体训练营、食品安全校园行和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等活动影响力最为广泛。”他提到,三年来,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走进全国几十所高校开展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巡讲,上百万大学生参与线上线下互动,正式成立了由70个高校社团组成的“全国食品安全科普创新高校社团联盟”。下一步要利用好这些成果,推动更多大学生加入讲科学、识谣言、传知识的科普大军中来。另外,为了打造一支食品安全宜传教育队伍,今年的媒体训练营计划增加培训频次,直面热点问题,扩大培训对象的覆盖面。
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经济专业网站,中国经济网将依托食品安全舆情研究所舆情监测优势,支持和配合监管部门应对网络谣言和舆情。同时积极探索“中经云端”直播、VR全景图片等全媒体报道方式,重点破解一些影响面广的食品安全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