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全国政务舆情热点分析
(一)互联网内容治理重拳出击
上半年网络管理引人注目,有关部门加强了对网站、社交媒体帐号和音视频的管理,不少低俗、色情或暴力元素的出现影响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出台以及细则实施。多家娱乐八卦类为主的账号被关闭、广电总局责令三家网站关停视听节目,6月30 日《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发布,六月份国家重拳出击网络治理。在舆情事件类型的TOP10中,网络管理位居第六,超过以往稳居前列的医疗卫生和公共政策事件,形成新的舆情热点。
(二)教育领域舆情引发网民热议
上半年涉及学生的事件占比最高,特别是进入学期始末和高考前后的教育舆情高发周期,尤其是中学生和留学生群体,如“四川泸县太伏中学学生死亡” “北京昌平16岁女生被高中同学奸杀”“延庆警方通报学生被逼吃粪受辱事件”“河南驻马店300名高中生抗议食堂饭菜价高”等,这些事件的影响巨大,校园欺凌、对学生的依法约束、道德教育、心理疏导在舆论场讨论热烈。
107篇论文因学术造假被国际期刊撤稿属旧闻新炒,科教部门回应力度和深度都逐步加大。此外,江西某高校女德讲座、山东某大学曝光情侣照、大学城106名学生感染艾滋、小学生性教育读本等引发不少争议。“重点高校挖人”事关公平,得到教育部正面回应。“马里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演讲引争议”“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美遭绑架案”等事件也引发国际舆论的关注。前者出现事实核实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议,激起国内外爱国网友的批评,甚至得到了外交部的回应。该案引发了留学访问人身安全、美国司法等不同层面的关切。
(三)网络游戏社交与社会化问题
围绕《王者荣耀》等网络游戏沉迷和未成年人游戏消费的争议大量增加,如“10岁孩子打游戏用完父亲6万死亡赔偿金”等事件,使手机网络游戏成为2017年热门。不仅仅因为游戏本身,更是体现了游戏作为社交载体在当下年轻人群体中的流行。网络游戏社交不可小觑,很可能是未来网络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梯和组成部分。
(四)于欢案公开审理获高度评价
5月27日上午,于欢故意伤害案二审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山东高法”微博直播以公开促公正,首先用严谨的程序和对“真相”的较真,告诉公众个案的正义需要实现在法庭,而且应该实现在法庭。长安剑微信公号认为,“于欢案行至此处,其承载的东西早已超越了个案,而成为一堂中国几乎全民参与的、不可复制的、意义非凡的法治公开课。”
(五)社会治理与改革中的舆情转折
2017年,中等收入群体的舆情关注点非常值得重视。相关热点往往与经济、安全等话题相关,如高房价物价、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和突发事故等,极易引发现象级传播。网上爆款文章提示更多的社会敏感心理。有媒体曝出假离婚、假结婚问题,其背后凸显出高房价和最严限购令背后社会管理的高成本和社会价值观扭曲,前瞻性地堵住制度漏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市场经济秩序。
(六)反腐与改革话题走势平稳
年初“穿山甲公子”成为网络流行语,广西查处“男子考察期间获官员煮穿山甲接待”。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关注。中纪委网站显示,2017年上半年共有12名省部级官员落马。“最高检权威发布”栏目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职务犯罪大要案件办理进程。截至2017年6月29日,国家检察机关共查办147名厅级以上官员,其中立案侦查省部级官员12人、提起公诉13人,6起“老虎”案件公诉当月即开庭。据正义网报道,今年来36只“老虎”已获刑。
(七)涉外议题偏重经济与周边安全
对外投资风险、金融稳定、一带一路建设、朝鲜半岛局势、勒索病毒全球爆发等,总体偏重于经济稳定与安全。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大型企业的产品服务模式、社会责任、金融投资扩张等领域容易引发舆情,也是滋生谣言的重灾区,不仅是职能部门,更是对相关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八)网络新技术经济政策的平衡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这也凸显出中国在接受、创新和推广互联网新科技方面的领先意识,也将转化为国家新的发展优势。无人驾驶、共享单车等“互联网+交通”领域,更是上半年最大行业热点。就社会治理而言,任何新兴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和方式的转变,必然要经历一定的磨合和社会群体利益的调适。(有大量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