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记者 郭金富)9月底,中国公民在泰国廊曼机场办理落地签时因拒付小费被殴打引发广泛关注,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和泰国总理巴育先后介入此事,涉事人员被开除、机场总裁撤职查办。
10月以来,泰方围绕此事的后续行动进一步展开,4日,先是在高官的监督下在机场竖起中英泰三语的“不收小费”指示牌;8日,又宣布对涉嫌向中国游客收取额外费用的四名机场官员降职调查。
富裕的中国游客成香饽饽
据报道,每年有3500万名游客造访泰国,其中约四分之一为中国游客。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中国在社会民生、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全球经济排名更是稳居世界第二。群众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就更高,出国游便成了大家伙的爱好倾向。这几年,青年排队购买奢侈品、大妈抢购黄金,国人在全球各地买买买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中国游客也已经被贴上了富裕的标签。
有舆论认为,在2017年,有1.2亿人次出国游,对于外国而言,中国游客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刺激了他们的经济活力。所以,许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欢迎中国游客来旅游消费,想把这个香饽饽领回自家屋内。泰国作为亚洲的热门旅游国家,又与中国相邻,在收小费事件曝光后,官方及时介入调查,并将涉事官员降职,也是为了能持续的吸引中国游客的到来。
国人遭歧视成砧板上“鱼肉”
在新闻中时有发现,中国旅游在外遭遇不平等待遇,如违规多收取费用、缺乏相互尊重、与其他外国人的差别对待等,国人在外遭歧视的网络观点引发了众多网民的共鸣。有网友评论称:泰国廊曼机场只针对中国游客收小费,不仅是歧视更是违法。国人出国旅游对世界各国作出了很大贡献,却沦落如此尴尬境地,着实让人愤怒又伤心。
言语不通、黑心导游套路多加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息事宁人心态,国人在外遭遇不合理待遇时,有许多人选择了沉默。这也逐渐形成了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形象。当然,不排除小部分国人因素质问题遭遇歧视,但更多的还是对国际社会环境的不理解,对旅游国法制法规的忽视,而选用在国内的老办法,自然吃不开。遵纪守法,不仅仅是针对自身而言,也是对执法者,泰国官员对中国游客收取额外费用并非首次,但却未及时“刹车”,非得等事情闹大了在处理,实则也是一种默许的歧视。
泰国舆情处置得当但国内反馈效果不佳
通过对整个舆情的发展始末分析,泰国的处置其实是不错的,但国内网络舆论却普遍不是很买账。
究其原因,一是泰国廊曼国际机场违规收取额外费用绝非初犯。既不是初犯,但为何到今日才调查处理?有网友认为,这其实也是官方的一种默许,事件不扩大即可。二是独独对中国人违规收取额外费。这种行为,有明显的歧视意味,显得中国人低人一等,容易激发群体性的愤怒。三是腰杆子挺起来后的民族气节。很明显,中国已经不是一穷二白,中国人也不是井底之蛙,在经历近几十年的社会大变迁,民族自豪感十分强烈,在遭遇不公平对待时,反弹也自然高涨。
该舆情的相关信息中,除网民自发跟评外,媒体方面则更多的以客观报道为主,未有明显的降温舆论引导,这也是该舆情网络负面情绪蔓延的原因之一。
分析师点评
一个涉及多方的舆情事件,往往不是犯事的一方积极妥善处置就能迅速平稳落地的。泰国廊曼机场违规收取额外费用舆情,泰国方面是在积极应对,且整体处置不错。但是,“受害”的一方却一直没有官方的正面支持表态,且网络舆论自发形成的议题也不利于该舆情的降温。
所以,可以发现当前的一种奇特现象:泰国舆情处置得当,中国人民不买账。这种现象有其必然性,因为其中掺杂了民族自尊、公平正义等复杂的心理活动。对于此类舆情,或许时间才是最好的解药,让记忆随着时间慢慢忘却,或让另一个热点将其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