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两天后,猪瘟水饺终于有了企业端明确的致歉。2月17日,就灌汤水饺在多地检出疑似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事件,三全食品首次公开发声,对此事给广大消费者造成的困扰和不便表示歉意。在此之前,三全食品方面回应称,该事件公司已关注,但没有收到相关权威部门的通知。
或许是此前的回复太过“简明扼要”,内容不够详实具体,或许是相关部门的通知并未公开发布而是间接被媒体核实,人们对没道歉之前的三全及整个事件的披露并不满意。网友嘲讽事关生命安全的大事,几乎要在明星娱乐新闻的掩护下蒙混过关了,微博评论数量还不及明星翟天临致歉的零头多。
水落石出之际,恰是反思最好的时机。从舆论最初的冷漠到企业模棱两可的回应、捕风捉影的网络谣言、亢奋澎湃的网络情绪、信息公开的民众呼吁、集中常见的媒体求证、饱受争议的监管态度……当质疑、关切、追问甚至谣言统统退场后,公民知情、企业配合、政府监管糅杂多重元素的信息公开课也浮出水面。
这本是个普通的疫情事件。但比起非洲猪瘟,对非洲猪瘟的无知往往更可怕。本月中旬,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目前疫情呈点状发生,总体可控。不过,和任何疫情的危险一样,疫情已形成了一定污染面,疫情传播途径错综复杂,风险难以完全阻断,且目前尚无有效疫苗,这是面对非洲猪瘟的基本常识。
按照食品科学专家的解释,猪瘟对于猪来说是一个致命的传染病,并非人畜共患病。虽然打消了人畜共患的疑虑,但食品出现了猪瘟不代表企业无过,政府无责。以三全为代表的食品快消企业,最怕的是产品安全危机。政府的焦虑,实际上与企业的紧张情绪类似,都是舆情回应机制不够及时带来的被动后果。
谣言可恶,却是真相迟到后的产物。信息不畅通或滞后引发社会误解,由于信息传播途径本身又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在传播过程中时常会伴有“噪音”的出现。舆情汹涌背后,时常是个体无知无力的集中爆发。这种无知会带来不安,无力则会带来愤怒。现实能否顺遂人心,需要公共安全体系和市场监管配合。前者是维护公民社会保障的底线,后者是划定企业安全生产的红线。
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一味地“捂被子”已不是明智且有效的做法,要主动说、抢先说、派专人说,大方主动地公开信息,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能对网络舆情进行有序引导,从而掌握舆情引导的主动权。
新媒体的大时代,在一种法治思维和开放心态的逻辑下,民众对于公共事件的信息渴求和理解力都大大增强。因此,比起揣着明白装糊涂推诿责任、漠视网络、搪塞真相、提防媒体,政府主动发声,企业积极配合,远比被动“接招”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