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厕所”是真形式主义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假厕所”是真形式主义

  长江网评论员李尔静

  最近几天,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了安徽阜阳厕所改造的“怪事”。不少村子所谓的“厕所改造”,不过是在新厕所下面埋了三个大桶,大桶没有对外连接化粪池,导致村民们现在没有地方可以如厕。而造假事情还被瞒得密不透风:为了应对上级检查,村干部给村民发了200元“封口费”,“教”村民作答,当记者实地拍照时,又被村干部抢了手机。

  从阜阳市的官网查看,阜阳当地统计的农村地区厕所改造竣工率为200%,称已经“超额”完成任务。这样看来,这些中看不中用的“假厕所”,都被纳入了“已完成”的队伍。而阜阳的“假厕所”还不是个例,央视记者走访安徽、河南一些农村地区,发现不少“完成了改造”的厕所依旧不能用,新厕所长期闲置,成了摆设。

  厕所虽小,民生事大,既然厕所改造的初衷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那自然要考虑老百姓的难处,不能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比如,有的地方明显缺水,又没有地下管网,如果“一刀切”改成“水厕”,这个规划就很难实现。在安徽阜阳的厕所改革中,我们就见到了这样“重表不重里”的规划。从2017到2020年,安徽阜阳预计要对农村100多万个厕所进行改造,而在相关的报道、实施和统计中,并没有因地制宜的调查,也没有设计不同情况的改造,相反,焦点都集中在“完成指标”“全部竣工”上。没有了“结合实际情况”,这场厕所改造,变成了一场“厕所数量改造”,大家都奔着“完成任务”去,不免就会沦为“面子工程”。

  厕所改造是改来给村民用的,不是改来给上级看的。而这许多“假厕所”,把真心实意的惠民工程,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假把式”。“假厕所”事件,可以看出形式主义之“虚”,虚就是不实,因为工作不实,经不起实地检验,所以才千方百计掩盖。厕所革命之所以叫革命,某种程度上,也是指向基层作风。民生工作必须做实功、收实效,这样才能收获群众掌声,而不是群众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