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宗禾)2月21日,“学习强国”转发我院执行院长吴学琴教授、博士研究生左路平的文章《推进网络舆情治理制度建设》,全文如下:
春节期间,一场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疫情的迅速传播让人们从惯常的走亲访友变成了家庭的独居生活,网络自媒体成为人们互通信息、沟通感情的主要平台,同时也成为网络舆情的集中暴发地。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舆情监测、舆论引导成为主管部门的重大课题和繁重任务。
在战“疫”中检验和彰显舆情治理制度的应对成效。随着节后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的不断增长以及防控措施的不断落实,社会关注度迅速飙升,自媒体空间成为人群密集聚居的虚拟场域、各类信息的聚散地。围绕新冠肺炎疫情,既有主流媒体的权威信息发布,也有各类虚假信息和蛊惑人心的谣言充斥期间,甚或各种利益集团、敌对势力也推波助澜,乘机搅局。在这场战“疫”中,中央和地方主流新闻媒体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防控期间所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部署,运用我国舆情监测、跟踪、回应、发布的机制和渠道,及时引导舆论走向。一是利用主流媒体发出党中央的最强音,发布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国家层面密集发布疫情防控的权威信息,湖北省每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其他各省市也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央媒记者更是冲在抗疫战斗前线,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各大疫区,带来详实报道,消除各种不实消息,发挥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硬核作用。二是在融媒体中利用网评、热议、图解、数说等多种形式回应各方关切、释疑解惑、报道抗疫群英谱,掌控了舆论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三是组织专家发出权威之声,解答疫情应对中的各种疑问,普及专业知识。在这场战“疫”中,舆情治理各方面的制度得到了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中,牢牢掌握了领导权和话语权。
在战“疫”中凝聚和提高舆情治理制度的价值认同。疫情防控期间,有效反馈舆情关注的重点问题,及时处理和删除虚假信息和谣言,科学回应敌对意识形态的政治攻击,成为舆情治理的重要内容。在各种微信群、朋友圈中,不谐之音也依然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群众缺乏对舆情相关制度的认知,缺乏作为网络主体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缺乏制度自觉意识,对信息的转发、点赞、评论以及言论的发表完全依据感觉与情绪,甚至把网络当“法外之地”,而被敌对分子所利用。为此,我们不仅要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制度对网络舆情加以治理,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广大网民树立起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高对网络舆情治理的心理认同,从而更好发挥制度效力,维护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在这一点上,此次疫情防控期间的许多做法值得肯定:一是通过组织内部的官方渠道将正式文件层层传递,保障制度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二是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大众化、生活化传播,保障相关制度在群众中拥有广泛知晓度、传播度;三是借助包括网络自媒体在内的新媒体进行传播,通过讨论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客观全面地认知,而不是偏于一隅。这些举措,有效地增强了群众对权威信息的心理接受度,营造了有利于制度认同和制度执行的舆论氛围。
在战“疫”中推动和强化舆情治理制度的自觉践行。践行是舆情治理制度的生命。广大群众对于舆情治理一旦形成理性的认知、正确的判断,就会对制度的制定、执行和落实予以充分理解,并积极遵循。为此,一要增强群众的情感认同,为制度的自觉践行提供情感支撑。情感认同是制度执行的润滑剂和助推剂。情感认同,一方面有赖于舆情治理制度本身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另一方面源于群众对党和政府的高度信任和深厚感情。有了情感认同,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自觉以制度规定来约束自身行为,将制度内容贯彻到日常工作生活的具体行动中,将制度话语融入日常工作生活的生动话语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要增强群众的制度自信,为制度的自觉践行奠定思想和政治基础。制度自信是对制度优越性的认可、对制度效用的肯定而生成的心理自信。在这次战“疫”中,党和政府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让广大群众坚定了制度自信。主流媒体深入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加强舆情跟踪研判,主动发声、正面引导,正视问题,积极回应,通过一系列舆论宣传、舆情管理,起到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促进了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并化信任为践行,以必胜的信心投入到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