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旭:舆情应对,就该快、准、细

人民时讯快报 次浏览

不久前引起舆论广泛关切的重庆保时捷女车主案,终于落下了“一只鞋子”。

12日,重庆发布了一则2000余字的详细通报,将此前网民广泛关注的保时捷女车主案进行了详细、细致、准确的通报。通报包含李月的家庭基本情况、财产情况、交通违法核查情况、从业情况、其他信息核查情况以及对童小华的调查处理情况等6个方面。通报一经发布,网友便纷纷留言评论,既为法纪的权威得以彰显点赞,也为相关部门认真走访、及时通报、审慎负责的作风与态度叫好。

不得不说,此前,一些地方的舆情应对方式,与网友的期待还存着不小的差距。面对网络舆情,有的认识不深,选择“鸵鸟战术”,对网民的关切不了解、不调查、不发声,导致一些舆情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的能力不强,不尊重网络传播规律,大放厥词者有之、只张嘴不出声者有之,致使遭到群众批评质疑;还有的作风不实,动辄将舆情应对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重复“删、堵、封”三字经,不去走访调查、搜集证据、解决问题,搞本末倒置之举,最终贻人口实。

从重庆市此番舆情通报中可以看到,从7月30日喧嚣网络的重庆保时捷女车主与男司机互扇耳光视频,到8月1日重庆市公安局召开专题会议并成立调查组,再到如今童所长被调查,相关部门可谓是关注快、回应快、调查快。“快”是自媒体时代的舆情定律。假如不及时应对,就可能出现“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在千里之外”的情况。显然,重庆相关部门深谙其道。

再说“准”。快和准应该说是一对矛盾关系。开展调查需要耐心,更需要时间。尤其在舆情爆发后,当事人可能会想办法躲避调查,这就给纪检部门搜集证据制造困难。但满足人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却不能任由慢腾腾的工作作风。一边是汹涌的民意,一边是紧张的调查,相关工作人员要找准切入点、查实真相,既要以准确的事实说话,更要以准时的效率回应舆情,压力不可谓不大。显然,这则通报二者兼备。

最为明显的特点在于“细”。相较于一些地方大而化之、避重就轻、隔靴搔痒的舆情通报,重庆市此次舆情通报显然在“细致”方面做足了文章,这彰显了相关部门认真履职尽责的担当精神与务实作风。实践证明,如果通报遮遮掩掩、点到即止,就无法起到解惑释疑的效果,还可能导致二次舆情。相反,重庆市此次舆情通报,不仅将财产问题、交通违法处理问题等网民集中关切的问题进行通报,还回应了“网传与李月发生冲突的男司机杨某遭人半夜敲门、受到对方威胁核查情况”等细节问题。这种专注细节的工作作风,正是真正接受网民监督的体现。

既快,又准,更细,重庆市相关部门的舆情应对方式,可以说是为全国网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为其他地方开展舆情回应工作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